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林业   1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肩星天牛对干旱胁迫下复叶槭挥发物的嗅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干旱胁迫下3a生复叶槭的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当复叶槭受到干旱胁迫时,9种化合物释放量升高(包括:丁醇、戊醇、反—2—己烯—1—醛、顺—3—己烯—1—醇、戊醛、戊酸、己醛、己酸、苯乙酮),而长叶烯释放量降低:复叶槭复水后苯乙酮升高,但其他挥发物释放量降低。通过GC—EAD检测了光肩星天牛对其中某些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并使用诱捕器和人工合成单体进行了田间生测实验。丁醇、戊醇和顺—3—己烯—1—醇能引起光肩星天牛的触角反应,这一结果在田间实验中得到了证实。这表明干旱胁迫在光肩星天牛选择寄主植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山区林业发展中体制和模式设计进行了探讨。主要采取股份合作制来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以水土保持模式、经济林模式、适度放牧模式、用材林模式、以竹代林模式、农林保障模式来经营才能有效地提高“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3.
光肩星天牛取食后复叶槭挥发物的释放机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阔叶植物叶片通常释放少量的挥发物,但是当受到害虫取食后植物会释放大量的物质,并且其挥发物的指纹图谱与未被损伤的植株相比大不相同.这些挥发物在植物-害虫-害虫天敌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昆虫取食植物后挥发物的释放机制,作者选用复叶槭(Acer negundo)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为试验材料,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检测挥发物.在天牛取食后大多数物质在9h的释放率达到第一个峰值(β-蒎烯、六氢法尼烯基丙酮、乙酸苯乙酯、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syn-2-甲基丁醛肟除外).在经过短时间下降后又逐渐上升,至天牛取食后48h达到最大值.只有β-蒎烯、3-蒈烯、桉树脑、D-柠檬烯、trans-香叶基丙酮、苯甲酸甲酯、苯乙酮、苯并噻唑等物质在72h达到最大,而syn-丁醛肟、1,3,3-三甲基-2-甲烯二氢吲哚在咬食1h后就达到峰值.天牛咬食诱导出的复叶槭挥发物(即在正常植株中未被检测到的物质)种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在48h达到17种.  相似文献   
4.
光肩星天牛对损伤后复叶槭植株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该文利用Y型玻璃嗅觉测定仪对光肩星天牛的趋性行为进行了研究 .诱源为受不同机械损伤和天牛咬食损伤处理后不同时间内整体复叶槭植株释放的挥发物 .结果表明 ,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但经机械刻伤复叶槭木质部及损伤叶片、或天牛咬食复叶槭后 ,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 ,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作用逐渐减弱 ,驱避作用逐渐增强 .在咬食创伤 2 4h后复叶槭挥发物对天牛的驱避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 ,48h后达到最大值 ,72h后驱避作用明显降低 .而叶片损伤处理 4h时 ,复叶槭就表现出较强的驱避作用 ;木质部刻伤引起的驱避作用则要于 4h后才出现 .  相似文献   
5.
与寄主植物和寄主相关的化学线索在寄生蜂的寄主搜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云南派姬小蜂Pediobius yunnanensis是松树钻蛀性害虫——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的蛹寄生蜂,为了探究该寄生蜂对其寄主和寄主植物相关化学线索的行为反应,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该寄生蜂对不同处理的油松球果(含蛹球果、含空蛹壳的球果、幼虫为害的球果和健康球果)和松枝(含蛹松枝、幼虫为害的松枝、含蛹球果的系统枝、含蛹松枝的系统枝和健康松枝)以及幼虫虫粪(3龄幼虫虫粪、含蛹球果内的幼虫虫粪)挥发物的趋性行为;在开放场中,测定了老熟幼虫爬行痕迹对该寄生蜂搜索行为的影响;利用双选择试验,在培养皿中测定了该寄生蜂对微红梢斑螟茧或蛹浸提液的行为反应。结果显示,在嗅觉试验中,含蛹球果、含有空蛹壳的球果挥发物对寄生蜂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而幼虫为害的球果和健康球果对寄生蜂的行为无明显影响;该寄生蜂对含蛹松枝挥发物表现出明显的正趋性反应,而对幼虫为害的松枝、含蛹球果的系统枝、含蛹松枝的系统枝以及健康松枝则无趋性反应;寄生蜂对含蛹球果中的幼虫虫粪挥发物表现出偏爱性,而对3龄幼虫虫粪无明显反应;在开放场中,老熟幼虫的爬行痕迹对寄生蜂的搜索行为无显著影响;在培养皿中,微红梢斑螟茧的甲醇、二氯甲烷或正己烷浸提液以及蛹的二氯甲烷或正己烷浸提液,不仅能强烈地吸引该寄生蜂,还能明显延长其停留时间。该结果为揭示云南派姬小蜂寄主搜寻行为的化学调控机制以及微红梢斑螟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受损复叶槭中酯氧合酶的生化特征及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被机械损伤或天牛咬食后,复叶槭叶片中酯氧合酶的生化特征及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受损植株中酯氧合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并且酯氧合酶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0。在植株受损后的72h内,酯氧合酶米氏常数最低,活性最高。这表明,复叶槭通过激活酯氧合酶途径,对不同形式的损伤作出了反应。  相似文献   
7.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产卵及寄主识别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卵期寄生蜂,研究其寄生机制对桑天牛的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该寄生蜂的产卵行为主要包括桑天牛刻槽的定向搜寻、刻槽表面的检验、寄主卵检验、产卵寄生、标记等,其中刻槽表面检验的时间较长。选择试验显示,正常刻槽产卵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明显高于正常桑枝和取食桑枝。在刻槽未产卵桑枝、刻槽产卵未涂抹分泌物桑枝和正常刻槽产卵桑枝中,正常刻槽产卵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最强,并且刻槽检验时间、寄主卵检验率和寄生率等都显著高于前两个处理。已寄生刻槽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低于未寄生刻槽。  相似文献   
8.
光肩星天牛取食后复叶槭挥发物的释放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阔叶植物叶片通常释放少量的挥发物,但是当受到害虫取食后植物会释放大量的物质,并且其挥发物的指纹图谱与未被损伤的植株相比大不相同.这些挥发物在植物-害虫-害虫天敌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昆虫取食植物后挥发物的释放机制,作者选用复叶槭(Acer negundo)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为试验材料,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检测挥发物.在天牛取食后大多数物质在9h的释放率达到第一个峰值(β-蒎烯、六氢法尼烯基丙酮、乙酸苯乙酯、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syn-2-甲基丁醛肟除外).在经过短时间下降后又逐渐上升,至天牛取食后48h达到最大值.只有β-蒎烯、3-蒈烯、桉树脑、D-柠檬烯、trans-香叶基丙酮、苯甲酸甲酯、苯乙酮、苯并噻唑等物质在72h达到最大,而syn-丁醛肟、1,3,3-三甲基-2-甲烯二氢吲哚在咬食1h后就达到峰值.天牛咬食诱导出的复叶槭挥发物(即在正常植株中未被检测到的物质)种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在48h达到17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寻对松果梢斑螟有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本研究分离培养了采自秦皇岛北戴河区的感染松果梢斑螟幼虫病原物,结合菌种形态特征及 ITS 序列分析鉴定明确了其主要致病菌种,测定了其致病力。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球孢白僵菌(编号 Gq-Bb 菌株),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从 1×104孢子 /mL 逐步提高到 1×108 孢子 /mL时,其对各虫龄松果梢斑螟幼虫的致病性逐渐增强。当浓度为 1×108孢子 /mL 时,其 1 龄和 2 龄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 100%,3 龄、4 龄和 5 龄幼虫的分别为 96%、90% 和 77.33%。1 ~ 5 龄幼虫的 LC50值分别为1.26×103、1.90×103、2.99×103、2.12×104、2.12×105孢子/m L,LT50分别为4.34~2.57、4.91~2.78、5.19~2.78、5.73 ~ 2.99和 6.44 ~ 3.64 d,...  相似文献   
10.
通过借用退化沙荒地附近种源地土壤种子库的客土方式,分析客土+保水剂、客土2种不同措施对退化沙荒地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的作用,为沙荒地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种子库物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且双子叶植物居多,未发现乔灌木植物种子,种子密度是种源地(1 524.64粒/m2)沙荒地(843.76粒/m2)。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0~10cm土层内表现为:客土+保水剂客土沙荒地,在10~20cm和20~40cm土层内3种处理样地无明显差异。3客土和客土+保水剂处理地,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远高于沙荒地,客土地的生物量(937.80g/m2)是沙荒地生物量(287.11g/m2)的3.27倍。但根冠比是沙荒地(1.85)客土(1.69)客土+保水剂(1.04),说明土壤干旱在某种程度上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4不同改良措施下草本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客土+保水剂客土沙荒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是客土地与客土+保水剂处理地之间相差不大,但都明显高于沙荒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