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锌对紫花苜蓿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积累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紫花苜蓿为试材,采用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Zn胁迫对紫花苜蓿体内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紫花苜蓿对Zn的积累能力。结果表明:胁迫23d时,随锌胁迫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不同器官中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同时,紫花苜蓿叶片的锌积累量大于茎和根系的积累量。综合研究表明,在900μM Zn胁迫下,根据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量,可初步判断紫花苜蓿有解毒和积累锌的能力,具有用于修复重金属Zn污染土壤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正豆类是保障全球粮食供给和营养需求的重要作物,在改善人类健康、养护土壤、保护环境等方面潜力巨大,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豆类具有充分利用光热地资源,又不与其他作物争地的好处,是用地养地的农作物,豆类中的根瘤菌可以固氮,收获后的根茎叶也是优良的有机质,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复种指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均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公众  相似文献   
3.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期冠层叶片衰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冬小麦品种西农961、小偃6号、陕22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干旱条件下冬小麦不同品种冠层叶片衰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期冬小麦不同品种叶片衰老特性存在差异。与西农961和小偃6号相比较,陕229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且降低趋势最缓慢;3个品种在开花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开花后第12 d达到最大值,其中陕229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灌浆中期降低速率较为缓慢;陕229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灌浆后期较高,降低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整个灌浆期间陕229的丙二醛含量最少,膜质过氧化程度最低,叶片衰老程度最慢。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杜仲内树皮及其抽提物的一般物、矿物质、脂肪酸与单糖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92.97%)、钙(5.1769mg/g)、α - 亚麻酸(27.4%)及葡萄糖(130.51mg/g)分别是杜仲内树皮的一般物、矿物质、脂肪酸与单糖的主要组成成分.采用Sephadex LH - 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从其70%丙酮提取物水溶性部分分到5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1)、异槲皮苷(2)、槲皮素 - 3 - O - 木糖葡萄糖苷(3)、异绿原酸 A(4)、异绿原酸 C(5).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在120 kg hm-2施氮水平和基本苗为130~150万 hm-2下,研究常规栽培(CK)、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栽培模式下灌浆期冬小麦顶三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覆草栽培模式下,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叶片衰老速度缓慢,代谢强度降低缓慢,饱满指数及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下,灌浆前期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常规栽培,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栽培,膜脂过氧化程度低;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叶片衰老速度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POD、CAT参与了小麦叶片衰老进程的调控,并通过协同作用来保护叶片,减轻活性氧伤害,延长功能期,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春玉米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黄土高原春玉米区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理化特性变化,测定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处理第二年春玉米生长不同时期农田土壤容重、水分和养分变化.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处理在玉米生长前期0~10 cm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且小于传统耕作,但后期增加幅度较大;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玉米生长前期表层0~60 cm和后期100~200 cm土壤含水量 ,有较好保水、蓄水作用;保护性耕作下表层0~20 cm土壤养分指标除全磷外,均表现为稳定升高趋势,且能有效提高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低于传统耕作,但变异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3种抗旱品种长武134、铜麦3号、西农794为供试材料,研究干旱条件下小麦旗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灌浆期不同抗旱性品种小麦旗叶衰老和活性氧代谢存在差异。与长武134和铜麦3号相比较,西农794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且降低趋势最缓慢;开花后第14天长武134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后期活性降低快,西农794两种酶活性在灌浆后期含量较高,降低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整个灌浆期间西农794的丙二醛含量最少,膜质过氧化程度最低,叶片衰老程度最慢。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连续3 a研究了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处理下黄土高原春玉米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处理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春玉米生育期推进呈上升趋势,其中收获后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保护性耕作使得土壤碱解氮有向表面富集的趋势,保护性耕作下土壤速效磷略显增加趋势,其中在玉米收获后表现较明显,且较TS和CT处理差异显著;速效钾含量保护性耕作处理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但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春玉米田不同耕作处理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一年一熟春玉米区不同耕作处理对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春玉米品种"沈玉17"为供试作物,采取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传统耕作(CT)3种耕作模式栽培。第2年,分别于播种前(04-17)、拔节期(06-03)、抽雄期(07-16)和成熟期(09-15)用土钻取0~20cm土样,测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探索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NT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TS条件下,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上升时期出现较晚;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抽雄期最高;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拔节期显著高于NT和CT耕作模式。3种耕作模式下,土壤脲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能由于受土壤水热状况和通气等因素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土壤酶活性最高值出现的时期不同。【结论】保护性耕作有提高土壤酶活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糖及淀粉累积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在120 kg/hm2施氮水平和基本苗为130~150万hm2下,研究常规栽培(CK)、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不同栽培模式灌浆期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淀粉累积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存在差异。与常规栽培相比较,在覆草栽培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高于常规栽培,在成熟期低于常规栽培;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常规栽培,且籽粒的饱满指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高于常规栽培,在成熟期低于常规栽培;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常规栽培,且籽粒的饱满指数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栽培。在覆草和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的合成代谢旺盛,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积累量高,"库"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供应充足,可溶性总糖、蔗糖的降解代谢旺盛,具有较强的同化物利用能力,为籽粒中淀粉的快速积累以及最终实现较高的粒重和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