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书为苏联著,莫斯科俄罗斯农业出版社1981年出版。在集约化牧草生产条件下,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常常导致牧草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甚至颗粒无收,影响牧草生产。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栽培牧草昆虫群落的形成。第三章:集  相似文献   
2.
从1972—1987年期间,在甘肃省天然和人工草地进行了牧草害虫的调查研究,共采集昆虫标本2.5万多件,整理鉴定出害虫367种,隶属9目67科266属.本文记载了草地鳞翅目害虫164种.  相似文献   
3.
草原蝗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作者测定了4种蝗虫从孵化至成虫期的食量,把草原蝗虫划分为以红翅皱膝蝗、邱氏异爪蝗和狭翅雏蝗为代表的大、中、小三种食量类型,混合种群虫口密度(x)与其对牧草取食量(y)的模型为y=16.4732x。通过野外混合种群不同密度下对牧草产量损失的测定,回归式为(ŷ)=-20.8070+14.4143x±15.56(r=0.9993,F>F0.01),两种方法计算的防治指标分别为21.7、26.2头/m2,其经济允许损失均为8.8%。大、中、小三种食料类型的防治指标分别为5.2、17.6和32.3头/m2。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草地害虫区系名录:I.半翅目 鞘翅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正> 绝大多数多年生禾本科栽培牧草,都要遭受各种有害昆虫的危害,个别年份害虫能使牧草种子收成减产50%,干草的收获减少20%。害虫之中,给禾草带来很大为害的是禾谷蝇类,它们、引起茎杆发白或白穗现象,有的危害相当严重。例如,瑞典杆蝇的幼虫能损害70—80%的无芒雀麦幼苗和25%结实的  相似文献   
6.
栽培牧草地蜘蛛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1—1986年在甘肃武威地区栽培牧草地采集蜘蛛隶属13科58种,分布数量较多的有7种。蜘蛛占草地捕食性天敌总量的71.32%。文中揭示了草地蜘蛛种群结构及其季节变化。在牧草生育期中,狼蛛科的种类居优势,占51.97%,平腹蛛科和管巢蛛科各占11.93%、11.40%。7月份蜘蛛混合种群的成蛛中,雄蛛数量最少,占27.06%,其蛛态结构随季节而变化,6月成蛛数量最高,占40.78%。蜘蛛种群的数量消长,随作物、牧草生育期和利用年限不同而有差异。3月上旬平均气温4.7℃时,蜘蛛始出土,4月上旬气温7.2℃时,普遍在地面活动。温度和光照强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明显地影响蜘蛛日活动数量的变化。耕作和7月上旬的降雨,是影响草地蜘蛛数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甘肃省草地主要害虫91种,其中直翅目63种,同翅目16种,膜翅目2种,缨翅目5种,双翅目4种,蜱蟥目1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张川县草地蜘蛛的种类、分布、发生密度及种群结构作了调查研究。调查共采集的42种蜘蛛在山地草甸、山地森林草原、山地灌丛草甸和山地草原中的分布比例依次分别为35.7%、52.4%、50%和59.5%。结果表明,各类不同草地生境中,蜘蛛的种类分布,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减少,天然草原蜘蛛的种群平均密度为5.1头/米~2,其中山地森林草原最高,达9.4头/米~2;人工草地(苜蓿地、红豆草地)为1.2头/米~2。农田仅为0.6头/米~2。  相似文献   
9.
高山草原主要蝗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据1989 ̄1994年的调查研究,甘肃夏河县革加高山草原共有蝗虫30余种,其中主要种类有狭翅雏蝗、宽须蚁蝗、红翅皱膝蝗鼓翅皱膝蝗、小翅雏蝗和邱氏异爪蝗根据发生时期的不同,可将草地蝗虫划分为早、中、晚3种类型。蝗蝻的发育历期在种类之间差异较大以早期发生的宽须蚁蝗最长,而晚期发生的小翅雏蝗最短。从孵化到成虫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以晚期发生的种类最短。狭翅雏蝗的繁殖力在6种蝗虫中最高,每雌产卵量平均达125  相似文献   
10.
小翅雏蝗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9-1994年在甘肃省夏河县甘加高山草原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翅雏蝗1年发生1代,其卵在地下1.5-3cm土层中越冬,翌年6月上、中旬当5cm土层平均土温达14.3℃左右时开始孵化出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孵化出土盛期。7月下旬始见成虫,8月中、下旬成虫开始产卵,9月上旬至中旬末为产卵盛期。整个蝗蝻期为55.28±9.86天,成虫寿命为43.90±12.16天。在自然条件下蝗蝻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2641±0.3948℃,有效积温为230.2790±20.8193日度。应用历年5月中旬5cm土层平均土温和6月上旬平均气温,建立发生高峰期的预测模型。此外,根据历年5月上旬降水量,建立发生量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