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高原地区退耕还草示范种植中,利用牧区广泛种植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燕麦Avena sativa与进口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细茎冰草Efymus trachycaulum混播。结果表明:燕麦和细茎冰草混播既能克服单一种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时的杂草危害问题,也能使退耕当年就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种植当年的收成问题,使项目建设的效益及早得到体现。第1年燕麦开花期鲜草产量为2.49 kg/m2, 细茎冰草第2年能够良好生长,第2年细茎冰草开花期鲜草产量为1.48 kg/m2,生长后期鲜草产量为1.76 kg/m2。  相似文献   
2.
在环湖地区对8种中药材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人工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季降水量340~380mm、日照时数1416.9~1419.2h、冬季最低气温-31.0℃的条件下,柴胡、大黄、麻黄和板兰根生长良好,并能安全越冬,可以推广种植;甘草和党参受春末夏初低温的影响较大,生长缓慢,且不能越冬;藏红花不能开花,不能种植;秦艽因种子质量问题未出苗.  相似文献   
3.
长江、黄河源区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分布在长江、黄河源区的3个牧业气象试验站11~17 a土壤资料和降水资料,采用Surfer8.0、Excel等软件绘制了土壤储水量等值线图、距平图等,计算了降水量与土壤储水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源区自东向西土壤储水量空间变化由湿到干,土壤储水量呈逐渐减小趋势;0~5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垂直变化在甘德、河南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减小,曲麻莱表层、深层小,中层大;甘德土壤储水量季节变化比较稳定,河南、曲麻莱解冻后、封冻前2~3旬内旬变化幅度在9 mm以内,其余时间在3 mm以内;3站年平均储水量年际变化分2000年以前正负相间期、2000~2003年负距平居多期和2003年以后正距平期等3个阶段,其中年际变化河南站最大,曲麻莱站次之,甘德站最稳定;降水与土壤储水量呈正相关的结论说明,长江、黄河源区土壤水分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4.
利用青海省44个气象站1960~201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IDW)方法,对青海省近56 a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积温、持续天数、初日、终日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6 a青海省≥0℃的积温和持续天数分别以64.38℃·10a-1和3.25 d·10a-1的倾向率呈显著增加趋势,二者分别于1998年、1997年发生了突变。二者主要受初日提前和终日推迟的共同影响。(2)≥0℃积温和持续天数大体上均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的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区西部。(3)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21世纪青海省≥0℃积温段Ⅱ(500~1 500℃)面积减小了14.06%;≥0℃积温段Ⅳ(2 000~3 000℃)面积增加了16.34%。(4)随着气候变暖,1 500℃等值线呈现出整体向高海拔扩张和向低纬度南移的趋势,且呈显著向西向南的移动趋势。  相似文献   
5.
24种多年生优良牧草不同播期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引进24种优良牧草在海北州西海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不同播期小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比夏季播种更有利于各种牧草的生长发育和提高牧草的越冬成活率,临冬寄籽播种对部分禾本科牧草是可行的且比春季播种生长当年有更优异的表现。通过对各种牧草生长发育状况的观测和分析,比较其在越冬性能和产量方面的表现,选择确定了9种适宜在本地部分地区推广种植的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青海省1995-2006年蝗虫发生面积与相关大气环流特征量、气候资料,分析了不同气候因子与蝗虫发生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青海省蝗虫发生面积省、州、县级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显著影响青海省蝗虫发生面积的环流指数特征量为副高强度指数和极涡面积、极涡强度指数。副高强度指数强,青海省蝗虫发生面积大;极涡面积大、极涡强度指数强,蝗虫发生面积小。在蝗虫孵化期,降水量的分布和数量对其发生面积产生显著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温度对蝗虫发生面积的影响各地基本一致,对蝗虫产卵、越冬、孵化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温度偏低是制约蝗虫爆发的主导因素。蝗虫产卵、孵化期空气湿度低有利于蝗灾的爆发。用预测模型对2007年蝗虫发生面积进行逐级试报,效果较好,这为青海省蝗灾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气候变化对青海省青稞物候期的影响,选取门源和贵南2个青稞观测站点物候期资料和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青稞生长季光温水气象要素变化特征以及青稞物候的演化趋势,并探讨青稞物候期变化的气候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0-2020年青海省青稞主产区生长季气温以0.4 ℃·10 a-1的速率极显著升高,门源降水量以44 mm·10 a-1的速率极显著增加,贵南降水增速不显著,主产区日照时数明显以39 h·10 a-1的速率减少。青稞物候期在生育前期推迟,在生育后期提前,其中播种期推迟0.6~1.5 d,成熟期提前8.5~11.0 d,生育期时长缩短10.2~12.0 d,物候期和生育期时长变化速率在两地表现不一。温度是影响青稞物候期变化的主要因素,生育前期和后期的气温与物候期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阶段性气温与各生育期时长均呈显著负相关;降水量与物候期和生育期时长均呈正相关,但均不显著;日照时数主要影响生育期时长,对物候期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