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7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9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要害虫台湾乳白蚁取食选择行为与取食后的代谢产物差异,以探究抗氧化剂对诱食信息素对苯二酚引诱台湾乳白蚁工蚁取食的增效作用及代谢的影响,为台湾乳白蚁诱食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茶多酚与对苯二酚的混配,比较其对台湾乳白蚁趋性反应的影响及诱食效果,分析抗氧化剂对白蚁诱食信息素对苯二酚的增效作用;通过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分离鉴定诱食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的代谢产物。【结果】对苯二酚10ng·cm~(-2)剂量条件下,与茶多酚质量比为1∶5的混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对台湾乳白蚁的诱食效果,而BHT与对苯二酚混配对台湾乳白蚁的诱食无增效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台湾乳白蚁工蚁取食对苯二酚与茶多酚的诱食剂后,其代谢产物显著改变,麦角固醇等5种代谢产物含量明显下降,蜕皮激素等16种代谢产物的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茶多酚可作为增效剂提高对苯二酚对台湾乳白蚁的诱食作用;对苯二酚与茶多酚诱食剂对台湾乳白蚁的代谢产物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梢斑螟是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的主要果梢害虫,研究了其成虫种群动态及未来种群变化趋势,为种群预测以及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在梢斑螟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初,每天夜间19:00—23:00在红松林缘利用灯光诱捕梢斑螟成虫,结合幼虫鉴定种类,分析其种群动态。【结果】1)在牡丹江林口林业局的湖水、曙光和西北楞3个地点,诱捕到的种类均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和微红梢斑螟D.rubella。2)在湖水,梢斑螟的种群数量最多,平均每天诱捕111.38头;西北楞其次,平均每天诱捕79.625头;曙光最少,平均每天诱捕69.63头。微红梢斑螟在3个地点均是优势种。3)在整个诱捕期间,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7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微红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8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4)3种梢斑螟都是在21:00—22:00诱捕的数量最多。5)3种梢斑螟的雌雄性比随着季节的推移波动较大,由开始的小于1,到接近于1,最终大于1,但总的性比接近1:1。【结论】梢斑螟的种群动态随时间和小生境的不同变化明显,6月下旬和7月中旬是其羽化高峰期,21:00—22:00是其最活跃时间。因此,对其防治应适时适地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茉莉酸甲酯局部处理林木对落叶松毛虫解毒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3种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0.01、0.10和1.00mmol/L)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苗的侧枝,分析不同处理对取食其针叶的落叶松毛虫3~5龄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3个浓度的MeJA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对松毛虫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 < 0.05),酶活变化趋势一致,但未呈浓度依赖关系。各处理组幼虫体内的SOD和POD活性均在第4龄显著高于CK(P < 0.05),但3、5龄幼虫体内的SOD和POD活性与CK差异不显著(P>0.05);而ACP、AKP和GSTs活性先在第3龄低于CK、第4龄均显著低于CK(P < 0.05),后在第5龄不同程度地高于CK。表明用MeJA局部喷施能诱导提高长白落叶松的系统抗性,且其对食叶害虫具有广谱性,能干扰落叶松毛虫的解毒代谢,抵御其危害;落叶松毛虫能在逐渐适应后,通过提高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去响应诱导抗性造成的毒害。   相似文献   
4.
云杉八齿小蠹对寄主、非寄主植物的嗅觉反应及发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严善春  张真 《林业科技》2011,36(3):19-22
通过云杉八齿小蠹对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行为反应测试的结果表明:冷杉挥发物对云杉八齿小蠹有驱避作用;采用GC-MS方法在云杉和非寄主冷杉的挥发物中分析鉴定出28种化合物,在冷杉挥发物中鉴定出18种化合物,在云杉挥发物中鉴定出14种,同时发现非寄主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醛类、醇类和烃类5类物质,并以萜烯类化合物居...  相似文献   
5.
兴安落叶松诱导抗性对舞毒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诱导处理与落叶松诱导抗性及广食性昆虫舞毒蛾协同抗性之间的关系,以喷施茉莉酸甲酯、茉莉酮、舞毒蛾幼虫取食和松毛虫幼虫取食4种方法处理落叶松幼苗,检验舞毒蛾幼虫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其中肠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4种解毒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舞毒蛾幼虫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取食经舞毒蛾幼虫取食诱导的落叶松后,试虫中肠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除此之外,取食其他3种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幼虫中肠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幼虫羧酸酯酶活性也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取食茉莉酸甲酯和舞毒蛾幼虫取食处理的幼苗显著低于对照,而取食另外2种处理的幼苗显著高于对照。舞毒蛾幼虫取食诱导的植物抗性,可影响同一种群后续取食者的解毒机制,这是植物抗性和昆虫种内竞争的综合表现。茉莉酸甲酯作为一种外源植物激素,可诱导植物产生抗性,且有效抑制后续取食者的解毒作用,其作用强度与作用时间与舞毒蛾幼虫取食处理极为相似。茉莉酸甲酯可作为有效的植物诱导剂,在害虫...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品种杂种落叶松针叶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杂交后代,共2代7个家系的杂种落叶松针叶内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代7个家系杂种落叶松针叶内的CAT、POD和SOD的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F1代CAT、SOD的活性普遍高于F2代,POD活性低于F2代。在抗氧化酶方面,F1代杂种优势高于F2代,F1代日3×兴2、F2代日12×兴9等具有较好的潜在抗虫性;结合其他抗虫生理指标,该研究结果在选育落叶松抗虫品种过程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柳蛎盾蚧危害与丁香防御蛋白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测定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品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品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13种(品种)丁香叶中的POD,SOD,CAT,PPO,PAL,TI和CI 7种防御蛋白的活性.结果表明:危害时期,丁香种(品种)对丁香防御蛋白活力有极显著影响(P<0.01).POD活性,在危害盛期,在高抗、中抗类丁香中均显著升高(P<0.05),而在易感、高感类中应激滞后,即分别在危害弱期和危害末期升高.CAT在易感类和高感类丁香防御上起主导作用,其活性在危害盛期显著升高,而中抗和高抗类未见明显变化.SOD活性,在危害盛期高抗类丁香中无显著变化,而其余3类则显著降低.PPO活性在未危害期的高低与抗性相关,在虫害盛期诱导表达的强弱也与抗性相关;PAL活性未能反映抗性品种间的差异.TI和CI活性,在未危害期的高低与其抗虫性无明显相关性,在危害盛期的升高幅度与抗虫性呈正相关.综上所述,PPO在未危害期的活力可作为筛选丁香抗虫种(品种)的指标,危害盛期POD,PPO,TI和CI活性升高的幅度与丁香抗虫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球果花蝇是中国东北地区落叶松球果种子的重要害早。国内对这一种团的种类的组成,生物学特性,防治及测报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目前,在东北地区落叶松球果内已知有7种:黑胸球果花蝇,贝加尔球果花蝇,稀球果花蝇,斯氏球果花蝇,落叶松球果花蝇,黄尾球果花蝇,方氏球果花蝇。  相似文献   
9.
小蜂对杨圆蚧的趋性及杨圆蚧挥发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臂式嗅觉仪测定了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对杨圆蚧1龄固定若虫的虫体、介壳、虫体与介壳复合体的趋性。结果表明,介壳和虫体与介壳复合体对两种小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两种小蜂对气味源的剂量都比较敏感。采用敢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方法,分析了杨圆蚧1龄固定若虫虫体及介壳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各组分所占比例,分析表明,虫体和介壳中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均含有9个组分,但这9个组分在虫体和介壳挥发物中的比例略有变异。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球果花蝇的视觉诱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1996年在黑龙江省太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附近进行了落叶松球果花蝇(Strobitomyiaspp)的视觉诱捕试验。结果表明.黑胸球果花蝇为该地区的优势种.并首次发现了黄尾球果花蝇进一步探明了该地区落叶松球果花蝇的种团由6种组成。球果花蝇的种团结构及种群的雌雄性比在不同年份,不同林地有变化。挂于树冠上的蓝杯诱辅器诱捕效果优于设在树梢的黄板诱捕器,二者差异显著,挂于树冠南侧的蓝杯请捕器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三个方位。蓝杯诱捕器对雌雄蝇的诱捕效果因花蝇种群在不同年份的性比变化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