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经查阅文献,搜集并整理得到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的蕨类植物19科、46属、126种.模式产地涉及除六盘水地区外的贵州各地区,黔南地区51种>安顺地区18种>贵阳地区17种>黔西南地区7种、铜仁地区7种、遵义地区7种>毕节地区4种>黔东南地区1种,产地不祥的14种.种数较多的科依次是鳞毛蕨科40种>金星蕨科16种>蹄盖蕨科15种>水龙骨科10种.种数较多的属是耳蕨属11种,其次是贯众属10种.生长环境具有多样性,生长种数较多的生境依次是林下生长种类94种>石上或石隙生长种类62种>溪沟边生长种类41种>阴湿环境生长种类30种>河谷或峡谷生长种类23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南蝠(Ia io)在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采用粪便分析和直观法,研究了南蝠的捕食行为及其对稻田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南蝠是控制农田害虫的有效天敌之一,在其捕食区域内稻田病虫害较轻,2~3km半径区域水稻的平均产量比6~7km半径区域增产98.2kg/667m2;南蝠的食物组成除鸟类外,还有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和蜱螨等昆虫/生物,多数种类昆虫均是水稻害虫或病害的传播者。南蝠在维护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树资源保护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古树资源保护与民族文化结合进行研究,可以为古树资源保护和林业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一些新的启示,研究采用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对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古树资源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沿河县共有古树2 411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40株,占古树总量的1.66%;国家二级古树123株,占古树总量的5.1%;国家三级古树2 248株,占古树总量的93.2%。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分别为1种和17种;柏科中的古树最多,有928株,其次是山茶科477株、胡桃科254株、壳斗科183株、金缕梅科160株,这5科的古树占全县古树的83%,多数以风水树或风水林的形式存在于土家族村寨中。该县如此多的古树资源能够保存至今,一定程度上与该县土家族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韩宝银  贺红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58+12648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贵州飞龙洞南蝠的种群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1年,南蝠个体数量由2 000只减少到500只,性别比由1∶1.03增加到1∶1.27;南蝠的出生率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死亡率却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该研究可为南蝠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引种栽培的习水报春为试验材料,通过模拟习水报春原产地生长环境进行引种栽培,分别在1、4、7、10月份中的22日对引种栽培的习水报春萌发产生叶和新植株进行统计,测量叶的长度(含叶柄和叶片)及个数,研究引种栽培对习水报春萌发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习水报春在4个季节均能萌发新叶和幼苗,但在春、夏两季萌发新叶的数量及生长的速度相对较快,3月和4月萌发幼苗的株数较多,8月和9月萌发幼苗的株数次之。在气候类型、降雨量、温湿度之间差异不大的情况下,通过模拟习水报春原产地生长环境,能够引种栽培成活并萌发更新。  相似文献   
6.
韩宝银  贺红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84-12885
[目的]研究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的食物组成及其对森林虫害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粪便分析和直接观察法分析大蹄蝠捕食食物的组成,并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森林虫害发生情况。[结果]鞘翅目(31.59%~37.21%)和鳞翅目(15.38%~22.87%)在大蹄蝠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是大蹄蝠的主要食物组成部分;随着大蹄蝠种群数量的锐减,大蹄蝠活动半径区域内森林的虫害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在0~4 km半径区域内森林虫害平均发生率由2006年的14.25%上升到2010年的26.93%。[结论]为大蹄蝠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