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脂肪酸酯化合物对西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质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0.05、0.10、0.50、1.00、4.00 mmol/L)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对‘早佳84–24’西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mmol/L DOP和0.05mmol/L DIBP对西瓜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在DOP和DIBP处理后5 d和10 d,西瓜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均增大,到处理后15 d,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急剧升高;DOP、DIBP处理西瓜幼苗中脯氨酸含量分别在15 d和10 d后比对照显著增大,说明DOP和DIBP对西瓜的化感作用与作用时间及浓度有关,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对植株的化感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配方施肥对莼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各处理莼菜的长势、产量和品质显著高于仅施用有机肥的处理5和有机肥与化肥均未施用的处理6。其中处理2(N∶P_2O_5∶K_2O=1.3∶1∶1)莼菜长势最强,品质最好,产量显著地高于其他各处理,每桶产量达139 g,比对照增产5.6倍。  相似文献   
3.
铝胁迫对豆瓣菜生理特性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生蔬菜豆瓣菜响应铝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铝质量浓度处理(0、300、600、900、1 200 mg/kg)对豆瓣菜的生长、生理特性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豆瓣菜的叶面积、茎粗、根长、生物量和根系活力整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铝质量浓度≤300 mg/kg时,植株生长得到促进,铝质量浓度≥600 mg/kg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在铝胁迫下,豆瓣菜叶片MDA含量持续升高;Pro含量、SOD和POD活性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AT活性逐渐下降;APX活性先降低后逐渐升高.豆瓣菜根系富集土壤中的Al,但根系吸收的Al含量过高,向茎叶运输的能力会受到抑制,表现出豆瓣菜一定的耐铝性;铝胁迫下,豆瓣菜对N、P、K、Ca、Mg的吸收量逐渐降低,N、P、K向上转运受到抑制;而根系对Na的吸收先降低后升高,向地上部转运量逐渐升高.微量元素Fe、Mn、Zn、Cu的吸收均受到抑制,Fe、Cu受到的抑制效果最明显,Zn向上转运能力受到抑制,而Cu向上转运能力得到促进.【结论】总体来说,铝抑制了营养元素的吸收,较低质量浓度的铝处理有利于豆瓣菜的生长和4种酶及Pro的表达,Al~(3+)600 mg/kg的处理即可对豆瓣菜的抗氧化系统和细胞膜造成严重损伤,影响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油樟内生菌资源并发现潜在活性成分,本研究以春季油樟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可培养内生真菌,结合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多样性,筛选具有产黄酮功能菌株,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产黄酮效果最佳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油樟中共分离到62株可培养内生真菌,划分为3门、7纲、14目、22科、28属、54种。其中优势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RF为88.71%),优势纲为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RF为45.16%),优势目为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RF为37.10%),优势科为格孢菌科(Pleosporineae,RF为14.52%)、亚隔孢壳科(Didymellaceae,RF为12.90%),优势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RF为12.90%)、附球菌属(Epicoccum,RF为11.29%)。以纲为类群单位,根组织分离的16属20种21株真菌的系统发育可分为7个类群,茎分离的13属24种30株真菌则分为2个类群,叶的8属10种11株真菌则分为3个类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系数结果表明,油樟根部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相对较丰富,群落分布相对均匀。10株内生真菌具有产黄酮功能,5株来自根部,5株来自于茎部,隶属2门3纲5目8科9属,其中YZ-29菌株产黄酮能力相对较强。YZ-29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时间7 d、温度30℃、转速175 r/min、装液量80 mL/150 mL。综上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在油樟不同组织数量、种群及组成上存在差异,分离得到的功能性菌株值得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为开展内生真菌在油樟抗氧化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