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桃与桃光合作用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在田间条件下对扁桃和桃的光合生理生态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扁桃和桃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型, 峰值在11 时, 次峰值在15 时, 11~14 时有“午休”现象; 在10~15 时扁桃叶片的Pn 显著高于桃, 14 时差值最大。(2) 扁桃和桃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有显著差异: 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7 ℃、23 ℃, 适宜温度范围分别为20~35 ℃、15~30 ℃; 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54mol·m-2·s-1和1 714μmol··m-2·s-1、23μmol··m-2·s-1和1 479μmol·m-2·s-1; 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68μL·L-1和838μL·L-1、55μL·L-1和717μL·L-1; 光合作用适宜空气湿度分别为≤0. 89 kPa、≤1. 31 kPa (相当于20 ℃下相对湿度38 %和56 %) 。(3)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显示: 扁桃叶片的Fv’/ Fm’、qP 和ΦPS Ⅱ均大于桃; 而扁桃叶片的qN 小于桃。说明在当地条件下, 扁桃叶片PS Ⅱ光化学效率、PS 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以及通过光化学猝灭转换光能的作用均显著高于桃; 而以非光化学猝灭方式耗散光能的作用小于桃。  相似文献   
2.
砂质土壤pH对中性缓释复合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连续恒温培养研究了30℃条件下砂质酸性、中性土壤对2种不同剂型中性缓释复合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性缓释复合肥的养分累积量、拟合动力学方程参数b值及养分平均释放相对百分率的变化趋势,受砂质土壤pH的影响基本一致.随砂质土壤pH升高,两种中性缓释复合肥氮素和磷素释放速率、累积量和相对百分率变大;砂质土壤pH降低,中性缓释复合肥钾素释放速率、累积量和相对百分率变大.两个中性缓释复合肥的养分释放速率对于砂质土壤pH变化响应一致,均表现为SRF1(有机无机型)<SRF2(无机型).  相似文献   
3.
多胺与乙烯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并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两类生长调节物质,具有共同的前体S-腺苷蛋氨酸。在逆境胁迫下,多胺的含量与乙烯的产生速率一般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并相互影响,具体影响取决于植物的种类、器官、组织及胁迫的程度、方式等。在逆境胁迫下多胺对细胞膜系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而乙烯则可增加细胞膜的透性,二者代谢上的变化对细胞膜保护系统,特别是对植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廖建雄  王根轩 《作物学报》2000,26(5):605-608
生长在步入式植物生长箱中的小麦幼苗, 当光子流密度(PFD)下降时, 蒸腾速率发生了有规律的波动。 波动周期与下降幅度有关, 下降幅度越大, 周期越长。 在波动进行期间, 当再次降低PFD(100 μmol m-2s-1到30 μmol m-2s-1)后, 波动频率和振幅都有所降低。 通过外界压力使叶鞘部木质部变形, 以导致在变形区的水流阻力增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沿年均降水量减少的兰州、白银、景泰和临泽4个试验点不同科属植物进行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试图明确干旱区降水量梯度下植物叶、茎属性〔比叶重(LMA)、单位面积氮含量(Narea)和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Chlarea)〕的变化并探讨其对渐进干旱胁迫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降雨量梯度下叶、茎利用不同属性特征应对干旱胁迫,LMA和Narea含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增大,Chlarea含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区域植物对干旱胁迫加强的适应规律。另外随年均降水量的减少,临泽、景泰、白银、兰州其物种的绿色茎枝/叶生物量比依次减小。即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干旱区植物绿色茎枝与叶片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及对马铃薯的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pGR202和 pBin19两种质粒经过 pBI 222的改建,含有 CaMV35S启动子和 Nos终止子的 CN区DNA片段与 pBin19的 Bin区 DNA片段的不对称连接和目的基因 GR的 cDNA重组于真核表达双元载体三步亚克隆,筛选出一正向插入的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真核表达双元载体质粒pBin-CN-GR。再利用此质粒转化的农杆菌LBA4404进行马铃薯的遗传转化.并分化出卡那霉素抗性苗。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谱带显示转化材料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转化材料的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对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培养基的组成成分、选择压(Km)添加浓度及加入时机是影响转化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作物缺水补偿节水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缺水补偿节水理论及其技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农业应用潜力, 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然而作物适度胁迫缺水产生补偿节水效应的分子生理机制却仍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在系统总结近年来的相关进展基础上, 对引起作物适度缺水反弹补偿节水的分子生理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探索。作物在发生水分胁迫和复水后, 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渗透调节、蒸腾速率、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以及蛋白质活性、生化代谢、分子和基因调节等方面都有相关适应变化。水分亏缺补偿存在阈值范围, 如果控制适当, 在一定水分亏缺强度范围内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并使作物不减产甚至增产。这种缺水补偿节水技术如能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可有效节约水资源, 提高作物经济效益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不同地下水埋深(1.4、 2.4、3.4 m)条件下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抗氧化酶类(SOD、POD和CAT)活性和抗氧化剂类黄酮含量,分析花棒叶和叶轴抗氧化系统在水分胁迫加剧情况下对午间高温干旱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午间花棒叶SOD活性、叶轴SOD活性和叶轴POD活性逐渐增加,叶POD活性、叶CAT活性和叶轴CAT活性先增后减,叶与叶轴的SOD和POD活性比值逐渐减小,花棒叶和叶轴类黄酮的积累增加;且在每一地下水位深度,花棒叶抗氧化酶活性高于叶轴,花棒叶类黄酮相对含量高于叶轴,叶与叶轴类黄酮的比值相近.由此表明,随水分胁迫加剧,花棒叶对午间高温干旱的防御能力均强于叶轴;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是花棒应对水分胁迫加剧的策略之一,并且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叶轴的抗氧化能力逐渐提高;花棒应对水分胁迫加剧的另一策略是叶与叶轴类黄酮相对含量增加,并且增加过程中二者比值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沿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分布的4种优势植物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在防止荒漠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对其优势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和健康状况评价尤为重要。本试验研究了过渡带不同分布区(从绿洲到荒漠方向依次为:绿洲边缘区、过渡带2区、过渡带3区和荒漠边缘区)4种优势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在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沿荒漠方向梯度下,4种植物叶片(同化枝)含水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从而减轻过渡带植物的氧化胁迫,说明4种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4种植物的光合能力随着绿洲向沙漠的延伸逐渐降低,但下降幅度不一致,白刺下降最小,梭梭和芦苇下降较大,沙拐枣在绿洲边缘和过渡带3区较高,而在过渡带2区和荒漠边缘较低;它们的气孔导度与光合能力变化趋势一致,与植物叶片(同化枝)水分利用效率和蒸腾速率变化趋势不同。芦苇和白刺在过渡带2区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沙拐枣在过渡带3区最高,梭梭则为逐渐降低。4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0变化趋势表明梭梭在过渡带梯度下,发生了伴随着光系统破坏的长期光抑制,从而降低其光合活性,而白刺叶片光系统却没有明显受到环境因子的胁迫;芦苇和沙拐枣只有在荒漠边缘才受到严重的胁迫,这些结果表明白刺比芦苇和沙拐枣更适应于过渡带旱化生境,梭梭的适应能力最差。总之,上述研究结果为认识荒漠绿洲过渡带优势植被退化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和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抗锈小麦品系89144对锈菌侵染和伤害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抗锈品系 8914 4在伤害和锈菌侵染条件下的反应及基因的表达 ,发现锈菌侵染后 ,8914 4组织中SA含量迅速升高 ,同时 ,过氧化氢酶活性迅速降低。而伤害诱导条件下虽然SA含量也升高 ,但过氧化氢酶活性并没有降低 ,只有H2 O2 含量变化与锈菌侵染诱导同步 ,并且H2 O2 含量高于锈菌侵染 ,基因表达有一定相似性 ,但表达量和条带数又有一定差别。由此推测在两种途径诱导抗性过程中H2 O2 是一个关键因素 ,其原因可能是损伤条件下H2 O2 的大量产生 ,继而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 ,而不同的过氧化物诱导出不同的抗逆基因表达。最终在损伤条件下一些抗病与抗伤害基因同时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