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滴灌是一种局部灌溉,高频次的滴灌与施肥必然引起湿润体微域内水盐运移的变化,并影响作物生理生态响应。对温室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的浸润特性与盐分的运移受灌水量的多少、灌水间隔的时间、滴头的流量、滴头的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卢虹  徐爱遐 《种子》2016,(6):123-126
利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陕油16及其双亲进行了引物筛选和纯度鉴定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筛选的80对SSR引物中,分别有3对引物SSR313、SSR354、SSR359表现稳定的共显性,利用这3对引物对陕油16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结果均低于田间鉴定结果,说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鉴定结果比田间鉴定结果更准确、可靠,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应用于杂交种陕油16的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3.
矮源是进行小麦矮化育种的基础。本研究对2个小偃麦矮秆种质系31505-1和31505-2进行了分子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1505-1和31505-2是2个不同的矮秆小偃麦易位系,31505-1中易位的偃麦草染色体片段位于2D染色体;对矮秆小偃麦种质系与不同株高材料杂交后代的株高和节间长度进行了分析,发现2个种质系的后代致矮率可达16%~23%,其株高的降低主要由节间长度的变化引起的,其中倒2节间与株高的变化相关性最高。本研究对拓宽小麦矮秆种质资源基础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为打赢脱贫功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期间,全国各地以产业脱贫致富为抓手,大力调整农产 品产业结构,很多地区都选择短平快效益显著的增收项目,近而川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就眉山而言,2013 年全市川 芎栽种面积不足1 万亩,到2021 年全市川芎栽种面积超8 万亩,年均增种1 万亩,但产量变化很大,2016 年前大部分种 植户亩产均在260kg,个别达到350kg,2017 年至今亩产逐渐下滑到150kg 左右,个别种植户亩产只有100kg。为缓解川 芎药材的供需矛盾,就如何提高川芎产量,所有种植户都在积极探索,为提高单产,将我县多年种植川芎的高产栽种技 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类黄酮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查耳酮异构酶(CHI)是类黄酮生物合成早期阶段的一个关键酶,在种皮发育和颜色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深入研究CHI基因在种皮发育和颜色形成中的作用及生物学功能。以16份三大类型黄、褐籽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得到CHI基因的序列,并进行分子进化分析。将克隆得到的序列利用NCBI在线软件预测ORF Finder分析该基因的开发阅读框(ORF),结果发现,CHI基因ORF长度为756 bp或759 bp,编码251个或252个氨基酸。利用DNAMAN(v5.0)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比对分析结果表明,CHI基因在三大类型油菜中的同源率为96.41%;利用NCBI在线软件CDD预测其保守结构域,发现它们都具有查尔酮超家族保守结构域。利用MEGA 5.2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HI基因在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中亲缘关系较近,与芥菜型油菜亲缘关系较远,并发现油菜与萝卜、拟南芥的CHI亲缘关系较近。比较三大类型油菜中黄籽油菜与褐籽油菜中CHI基因序列,结果发现,该基因在第202(C/A)位核苷酸处存在差异,可导致第68位氨基酸(P/T)的差异,这可能与油菜种皮的颜色的变化有关。该研究揭示了CHI基因的特征,为阐明CHI基因在油菜种皮颜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功能特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采自六盘水的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为试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红花龙胆全草、地上部分、组培苗根超声粗提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并检测氧化剂、温度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以上3种菌的抑菌效果,组培苗根全草地上部,全草与组培苗根的抑菌效果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地上部的抑菌效果为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提取液浓度为0.125 g·m L-1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组培苗根为(11.33±0.44)、(11.67±0.38)、(9.67±0.53)mm,全草为(9.42±0.45)、(9.05±0.72)、(8.36±0.44)mm,地上部为(8.34±0.42)、(6.00±0.00)、(9.33±0.44)mm;氧化剂对红花龙胆抑菌活性影响较小,红花龙胆提取物具有热稳定性。红花龙胆组培苗根可以开发成天然抑菌剂。  相似文献   
7.
麦长管蚜在不同温度下的年龄-龄期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温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 种群动态的影响,采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16、19、22、25、28 ℃共5个不同温度下麦长管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分析了温度对麦长管蚜各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繁殖力(F)、净生殖率(R0)、成蚜历期及寿命均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22 ℃时最大,分别为16.7±2.0头、14.11±1.90头、15.6±1.6 d、26.4±1.5 d。各龄若蚜发育历期和平均世代周期(T)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5 ℃时最短,其中T为12.83±0.30 d。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5 ℃时最大,分别为0.20±0.01/d和1.22±0.01/d。当温度达到28 ℃,内禀增长率出现负值为-0.14±0.02/d,周限增长率、净生殖率、繁殖力、寿命均最小,分别为0.87±0.02/d、0.16±0.04头、0.4±0.1头、15.5±0.3 d。除平均世代周期外,其它参数值在22 ℃均高于19 ℃,但无显著差异。表明麦长管蚜的生长繁殖在19 ℃和22 ℃较适,而在28 ℃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卵母细胞的来源、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温度、气相条件、培养液的体积、添加物、成熟判断的标准对卵母细胞IVM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是体外受精技术的重要环节,是决定体外受精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牦牛的群体争斗、性行为、母性行为、采食、反刍和饮水等社会行为和个体行为进行了综合阐述,分析了牦牛上述行为研究成果在其饲养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并就牦牛行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大草蛉预蛹耐寒性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大草蛉自然种群预蛹耐寒性的季节性变化及机制。【方法】测定大草蛉自然种群预蛹的蛹重、过冷却点(SCP)和结冰点(FP)、体内含水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等耐寒性指标。【结果】大草蛉预蛹的SCP和FP在2010年1月(越冬中期)达到最低值为-17.53和-7.14℃,在2010年7月(生长期)达到最高值为-8.21和-3.65℃;2009年9、10月(越冬前期)的SCP和FP均低于2010年4、5月(越冬后期),SCP和FP值在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间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体内水分、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SCP的变化相似,也呈先减后增的趋势,而脂肪含量在越冬初期即达到最高,为46.81%,越冬期间逐渐减少,但仍高于其它时期,2010年7月(生长期)降到最低,为31.07 %。【结论】大草蛉预蛹的耐寒性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越冬预蛹的耐寒性显著高于夏季和越冬后预蛹,自然种群预蛹耐寒能力的变化规律与预蛹体内的水分和主要生化物质的含量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