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菌株B-09是1株从人参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生防菌。为明确B-09菌株在人参灰霉病生防应用中的潜力,进行了B-09室内抑菌效果和温室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抑菌试验B-09活体菌株对人参灰霉病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达32 mm;B-09无菌发酵液对人参灰霉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90%以上,对人参灰霉病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87%以上。在温室控病试验中,B-09无菌发酵液对人参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78.6%左右,与化学药剂处理组效果相当,表明供试生防菌可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选用新型杀菌剂25%啶菌恶唑悬浮剂、40%氟硅唑乳油、40%嘧霉胺悬浮剂对人参黑斑病菌进行了抑制作用实验和田间病害防治实验。结果表明,以上3种药剂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I50分别为0.329μg/mL、2.832μg/mL和14.025μg/mL;啶菌恶唑2000倍液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6.5%,氟硅唑2000倍液次之,防治效果达83.4%,嘧霉胺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82.1%。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木霉菌对栽培人参土壤的改良作用,分析木霉菌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采用人参盆栽试验,添加外源木霉菌(钩状木霉DH3、MM3、MM4、Q7 4种菌株和哈茨木霉MM6菌种)后,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添加不同外源木霉菌处理后人参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土壤pH值无显著变化,土壤全氮、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碳氮比(C/N)在添加木霉菌处理中降低,其中钩状木霉MM3和哈茨木霉MM6两株菌的理化性质表现最好。ITS测序分析获得703个OTUs,涵盖了8门、26纲、46目、86科、141属。木霉菌处理后土壤真菌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ACE、Chao1)增加,尤其是钩状木霉MM3;钩状木霉MM3中的主要特征种群是肉座菌科(Hypocreaceae)和木霉菌属(Trichoderma),哈茨木霉MM6的主要特征种群是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 C/N 和硝态氮是影响土壤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刺球菌属(Chaetosphaeria)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C/N呈显著负相关。本结果为栽培人参土壤微生物改良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人参中13种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研究不同施钾水平条件(1,3,6,9,12 mmol/L)下人参中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采用超声法提取,UPLC测定聚炔类化合物的含量,色谱条件为Waters HSS T3(100 mm×2. 1 mm,1. 8μm)色谱柱,以乙腈(B)-0. 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1~8 min,0~8%B; 8~9 min,8%~15%B; 9~10. 5 min,15%B; 10. 5~11 min,15%~0%B; 11~15 min,0%B),流速为0. 3 m 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在此条件下13种组分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钾水平条件下人参中13种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核苷类化合物总含量为1 908. 74~2 527. 89μg/g,随着钾水平的提高,核苷类化合物总含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黄嘌呤、尿苷、鸟苷、2'-脱氧鸟苷4种核苷类最为丰富,其中黄嘌呤含量随着钾浓度的升高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最高含量为324. 55μg/g;尿苷和鸟苷的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趋势,钾浓度为6 mmol/L时二者含量最低,分别为309. 97μg/g和156. 00μg/g,钾浓度为12 mmol/L时尿苷最高含量为741. 71μg/g,不施钾的对照组鸟苷的最高含量为637. 27μg/g; 2'-脱氧鸟苷的含量随着钾水平的提高呈现降低的趋势,含量为529. 53~227. 60μg/g。UPLC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高,可用于人参中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不同施钾水平条件下人参中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较大,可为人参生产中钾肥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用目前市场上的几种低毒新农药,针对细辛叶枯病进行了室内、外防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0%凯泽烟酰胺水分散粒剂、凯润250g/L乳油、10%世高可分散粒剂对细辛叶枯病防治效果明显,2000倍液防效分别为90.7%、85.6%、74.8%,对照药剂防效仅为10.3%。  相似文献   
6.
人参连作障碍原因及其防治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人参连作障碍的原因和防治途径,从有害微生物增加、土传病害加重、土壤酸化及植物自毒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参连作障碍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2年生人参为材料,研究了海藻酸水溶叶面肥、海藻素、天达2116药材专用、志信高镁、磷酸二氢钾5种叶面肥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斑枯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叶面肥对人参叶绿素含量、根粗、株高、根长、根干鲜、元素吸收均有显著影响。综合比较,海藻素处理最好,株高、根粗和地上鲜重达最高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9.42%、12.29%和29.59%;斑枯病防治结果以海藻素处理最好,平均防效为69.58%,且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显著。营养元素测定结果表明,处理2的根和地上钾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3.85mg/g和14.86mg/g,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全株总钾含量最高达到28.71mg/g;其次是处理4,二者差异不显著;处理1的全株钾含量最低。结果表明,海藻素在促进人参生长和提高斑枯病防治效果最好;根长以志信高镁处理最长,达到9.32cm,表明镁肥液面喷施对人参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桔梗的花粉流。以3年生白花桔梗为材料,用重力玻片法、虫媒花粉粒染色法和ISSR分子标记分别对桔梗进行花粉流测定。结果表明:桔梗花粉通过风媒传播最远距离为1.5 m,在距离中心株0.4~0.6 m载玻片检测到的花粉数目居多;不同方向的植株柱头上均可以检测到染色花粉,且花粉传播距离远近不同,桔梗花粉通过虫媒传播最远的距离为9.8 m;ISSR分子标记对白花桔梗进行花粉流测定,测得白花桔梗父本的花粉能够有效的传给正西方向7.0 m处的母本和西北方向3.0 m处的母本。用这3种方法测定桔梗花粉流,为桔梗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种子种胚萌发能力的验证、贮藏过程中种子活力测定以及种胚形态石蜡切片观察。结果表明,离体胚在25℃恒温、3 500~4 000 lx光照条件或暗条件下培养均枯死,北细辛种子采收后种胚不具有萌发能力。种子在3 500~4 000 lx光照条件下培养,5周后开始萌发,而在暗培养条件下,5周后则不萌发。室温条件下沙藏,北细辛种子活力保持不变,活力指数为88.3%~88.7%。种胚形态解剖结构观察发现,北细辛种胚发育过程为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型胚、具有完整子叶胚等阶段,其胚轴伸长、胚根伸长直至发芽。  相似文献   
10.
选用新型杀菌剂40%氟硅唑乳油、40%嘧霉胺悬浮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0.67%氟硅唑+噁唑菌酮乳油、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和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黄花乌头叶斑病病原菌进行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以上7种药剂对黄花乌头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菌作用明显,EC50分别为1.8572μg/mL、30.804μg/mL、26.319μg/mL、3.1541μg/mL、0.82186μg/mL、76.326μg/mL和15.657μg/mL。本试验结果为黄花乌头叶斑病的田间药剂防治和药剂轮换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