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物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国际干扰素委员会定义了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本文就动物干扰素的研究现状做以概述,为动物干扰素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将大熊猫源细小病毒VP2基因优化后克隆至pFastBac Dual载体,重组获得穿梭质粒rBacmid-Panda-dVP2,转染Sf9细胞拯救获得表达大熊猫源细小病毒VP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pFBD-Panda-dVP2。rpFBD-Panda-dVP2感染Sf9细胞会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鉴定显示rpFBD-Panda-dVP2感染的Sf9细胞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对感染细胞后收获的抗原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在约65 kDa处可见明显的目的蛋白条带;电镜下可见与天然细小病毒形态大小相似的粒子,表明rpFBD-Panda-dVP2感染昆虫细胞后可成功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获得的VLPs血凝效价可达1∶215。将大熊猫源细小病毒VLPs免疫幼猫后可诱导机体产生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抗体,HI效价最高可达1∶211,且保护性抗体水平可持续至少12个月。大熊猫源细小病毒VLPs的成功构建,为大熊猫细小病毒病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对防控大熊猫细小病毒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野生动物源细小病毒VP2、NS1基因序列和进化特点,用PCR方法获得貉源细小病毒CR86106和猴源细小病毒BJ-22的目的基因片段,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CR86106和BJ-22细小病毒基因组长均为4 269 nt,其中NS1基因全长2 007 nt,共编码668个氨基酸;VP2基因全长1 755 nt,共编码584个氨基酸.CR86106 VP2蛋白除第300位氨基酸为脯氨酸(P)以外,其余关键氨基酸位点均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LV)一致;BJ-22 VP2蛋白除第323位为天冬酰胺(N)、第564位为丝氨酸(S)以外,其余关键氨基酸位点均与FPLV一致.CR86106 NS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细小病毒参考毒株的相似性是98.4%~ 99.3%,VP2是97.6%~99.7%;BJ-22 NS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细小病毒参考毒株的相似性是98.5%~99.4%,VP2是98.1%~99.3%.种系发生分析结果显示,CR86106 VP2和NS1与FPLV亲缘关系较近;BJ-22NS1归到CPV分支,VP2归到FPLV分支且单独分在一支.结果表明,CR86106具有FPLV样细小病毒序列特征,BJ-22具有FPLV和CPV重组病毒特征,为猴源细小病毒的重组现象,研究结果同时也证实了基因重组在FPLV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推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和充分调研,结合我国军警用动物疫病防控实际,对严重威胁我国军警犬、军马、军鸽的人兽共患病现状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外防控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军警用动物人兽共患病防控建议,为保障我国军警用动物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服犬细小病毒血凝检测因随时需要新鲜猪红细胞而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的缺点,试验用戊二醛醛化猪红细胞进行犬细小病毒血凝试验(HA)。结果表明:醛化后的红细胞不变形,结构完整,细胞膜的硬度增加,细胞不易破碎。1%醛化猪红细胞比1%新鲜猪红细胞检测结果低1~2个效价,结果容易判读,且具有检测的特异性,准确性。说明醛化的猪红细胞可以代替新鲜猪红细胞进行血凝检测。  相似文献   
6.
以纯化后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糖蛋白(GP)作为抗原,致敏醛化的绵羊红细胞,进行最佳反应条件优化,建立间接血凝抗体检测方法。以EBOV高免马血清、纯化的IgG和精制免疫球蛋白F(ab’)_2为待检样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EBOV抗体,与马尔堡病毒、裂谷热病毒等的阳性血清均不发生反应;与假病毒中和试验测得的抗体效价增长规律相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EBOV抗体间接血凝检测方法,该方法安全、简便、快捷,为EBOV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提供了又一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寨卡病毒病是一种由寨卡病毒感染引起的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可引起胎儿小头畸形。2015年寨卡病毒病在巴西和美国等国家大规模暴发流行,此次暴发流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世界公众健康紧急事件,目前在中国已有输入性病例的报道。尽管全球目前尚无批准的疫苗和治疗制剂上市,但许多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寨卡病毒疫苗和致病机理等研究,为有效防控寨卡病毒,加快对寨卡病毒新型疫苗的研究,现对近年来寨卡病毒致病机理和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Zaire Ebolavirus,ZEBOV)的糖蛋白(GP)基因(158~368aa)设计引物,将PCR扩增产物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在宿主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纯化后的蛋白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正确后免疫BALB/c小鼠,二免后分离小鼠血清,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埃博拉病毒GP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成功表达,蛋白最佳诱导条件为37℃,0.4mmol/L IPTG诱导6h。经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重组杆状病毒rBacmid-GP。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埃博拉病毒GP,制备鼠多克隆抗体,为建立基于ZEBOV GP的检测方法和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西方马脑炎病毒(WEEV)囊膜E2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诱导重组菌pET30-E2/E.coliBL21表达E2蛋白,将纯化的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乳化制备免疫原免疫小鼠,免疫剂量为50μg/只。二免后实验组小鼠体内CD4+/CD8+T细胞比例为3.38±0.19,细胞因子IL-2、IL-4及IFN-γ浓度分别为195.7±14.5 pg/mL、248.2±16.2 pg/mL与315.8±13.3 pg/mL;三免后实验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检测结果显示:ConA刺激组为2.18±0.17,E2蛋白刺激组为1.56±0.15;其特异性抗体IgG效价为1∶640。以上实验组各项免疫指标均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p<0.05),表明E2蛋白能够刺激小鼠产生较强免疫反应,具有较强免疫原性。本研究为WE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80年国际干扰素委员会定义了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本文就动物干扰素的研究现状做以概述,为动物干扰素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