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丰玉果大、皮薄、风味浓、品质优,耐贮藏,丰产,为白沙枇杷自然实生变异优良单株,2008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巨峰葡萄硬枝扦插的效应。[方法]试验设萘乙酸(NAA)和阿司匹林(主要成分为水杨酸,SA)2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分析插条的成活率、地下部分根系及地上部分主梢的生长情况。[结果]萘乙酸和阿司匹林均能提高扦插苗木的成活率,促进地下部分根系及地上部分主梢的生长。[结论]萘乙酸和阿司匹林均有利于巨峰葡萄硬枝扦插的成活和生长,且萘乙酸比阿司匹林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杨梅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建立杨梅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方法】以30个杨梅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矿质元素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0个杨梅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0个不同杨梅品种的果实各个品质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内在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抗坏血酸(AsA)、苹果酸、总酚和硒(Se)矿质元素含量作为杨梅果实品质性状评价的核心指标。【结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可为优良杨梅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杨梅是苏州地方特色水果,栽培历史悠久,如清代《花镜》上说,杨梅"为吴越佳果";《姑苏志》称:"杨梅为吴中佳品"。杨梅初夏成熟,风味独特,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杨梅经济效益的提高,各地发展杨梅的积极性较高,但是苏州杨梅产业受品种、技术、人力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在现有规模上很难有大的突破。作为一个传统的产区,杨梅产业如何转型升级,适应苏州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笔者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软丝安海杨梅是在福建省杨梅规模化生产中表现极优的品种之一。该品种果实肉质细软,甜酸适中,风味纯正。1.植物学特性。该品种树势较强,树体矮化,树冠自然圆头形,分枝多。叶片卵圆形、浓绿色,叶姿斜向上,叶尖钝圆,叶缘基本全缘,叶基楔形。花为单性雌花,花序圆筒状,斜向上着生。花芽易形成,结果性能强,开始结果后"大小年"现象不明显。2.物候期。该品种在苏州地区栽培,春梢生长期在4月中旬至5月  相似文献   
7.
软丝安海杨梅在苏州洞庭东山表现较好,其果实大,平均单果重12.2g,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达11.7%,可食率高95.4%,结果性好,嫁接3年后开始结果,成熟早,在苏州地区6月上旬成熟。可在苏南环太湖丘陵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杨梅为我国特产水果,其果实成熟于初夏,正值市场果品缺乏之时。果实色泽鲜艳,甜酸适度,并有特殊风味,果实极具保健价值,维生素E含量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国杨梅主产区之一苏州市,其栽培历史悠久,2007年杨梅栽培面积10778亩,产量达4299t。但其优质果比例仅为40%左右,2008年优质果价格20元/kg,而普通商品果只有10元/kg左右,因此改善杨梅果实品质,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优化杨梅栽培技术方面来提高杨梅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白沙枇杷其果肉柔软多汁,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白沙枇杷作为上海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优选树种,在上海青浦地区新发展面积已达633.4hm2,但是配套栽培技术水平却没有及时跟进,限制了白沙枇杷产业的发展。白沙枇杷  相似文献   
10.
苏州果树产业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系我国特色水果较多且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之一,但果树面积占农业生产面积比重较低。针对苏州果树产业的各种限制因素,笔者从果树栽培、产品深加工及果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苏州果树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