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雄性不育系列细叶美女樱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解决细叶美女樱的花色单调,花序小的不足,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和回交方法进行了细叶美女樱新品种选育,获得了一系列雄性不育系,这些细叶美女樱杂交种具有花色丰富、观赏价值高、适应能力强、无病虫危害、群体功能强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绿化、美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欧柔(Orofen)和如罗(Rulofen)是七十年代抗小麦秆锈病、叶锈病的抗源材料。以后发现欧柔丧失抗性,经分离鉴定出一个小种,能侵染欧柔,但不能侵染如罗,定名为34C 3。至1977年又发现一个秆锈菌株对如罗和欧柔均有毒性,暂命为34 CR,由于这个菌株散见和混生于其它标样之中。近年来经过如罗幼苗筛选出夏孢子的单孢子堆菌株,重复进行回接,繁殖和鉴定,获得纯化的菌株,这个菌株不同于其它34号的菌株,现命名为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34C4,它的毒性鉴定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3.
1963年全国小麦稈锈病(Puccinia graminisvar. tritici)一般发病不重,是一个輕流行年。当年从全国22个省142个市、县中,共采集标样1650个。經繁殖而存活的共有1116个标样。稈锈小种鑑定是在1963—64年冬、春季温室內进行的,按国际常規法进行鑑定和記載。小麦  相似文献   
4.
蚕种繁育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蚕种生产单位经营效益及饲养农户的经济效益。影响繁育系数的因素,除了蚕品种固有性状和不可抗的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是重要因子。前些年,我所在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中,在栽桑、养蚕、制种各技术环节未将原蚕户的利益与制种成绩紧密挂钩,存在重蚕轻桑、桑叶营养物质少、产茧量低、卵粒不充实;重养蚕轻种茧保护,在蔟中管理、采茧、运茧售茧、削茧、鉴蛹及制种等系列操作中方法不当、动作粗暴造成蚕蛹人为创伤致病;也有计划不周、全程监控不到位等人为因素,造成g蚁收茧量和制种量都达不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抓住中国加入WTO, "东桑西移"机遇,响应国家"三农"政策,云南省政府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号召,实现可持续发展,经美誉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在蒙自县冷泉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同时更好地发挥美誉公司的区位优势和科技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区域经济.经过近5年的发展,冷泉镇现有桑园1 133.33 hm2,2006年实现产值近160万元,已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成功实现了蚕桑产业由坝区向山区转移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小麦秆锈菌不同小种间竞争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首次在小麦成株期把我国致病力较弱的优势小种21C3和致病力较强的低频或稀有小种34C2、34C4及116的新鲜夏孢子等量混合后,在长江流域选出的8个感病品种上继代转接。试验结果表明:温室转接5代与田间重复侵染3代后,小种21C3出现频率显著上升,小种34C2频率明显下降,小种34C4和116则下降更快,甚至完全消失。小种21C3与34C2、34C4和116相比或小种34C2与34C4和116相比,其出现频率都表现极显著差异。而小种34C4和116之间则差异不明显。说明小种21C3致病力虽不强,但竞争能力最强,故在自然界能维持优势;34C2竞争能力弱于21C3,但强于34C4和116,而且致病力较强,故在自然界也能维持一定数量。小种34C4和116致病力虽强,但竞争能力极弱,因此在自然界数量极少。  相似文献   
7.
1984年于全国二十三个省(区)采得521份小麦秆锈菌夏孢子标样、成活鉴定了291份。其中只鉴定出21C3、34C1、34C2、34C4和116等五个生理小种。其所占频率分别为:70.5%、11.3%、16.4%、0.3%和1.4%;34号小种群较往年比,虽有上升的趋势.但仍以21C3为优势。生理小种鉴定除采用常规方法外,主要应用寄主叶片高体培养鉴定法。  相似文献   
8.
小麦秆锈病,对我国小麦生产的危害性,仅次于条锈病。1958年后,北方各春麦区、江淮冬麦区相继推广了几批耐、抗秆锈病的良种,直到1975年小麦秆锈病,被控制在轻度点片发生范围之下。  相似文献   
9.
1959~1965、1973~1985年的二十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共鉴定10068份小麦秆锈菌的夏孢子堆标样,鉴定出我国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17、19、21、21C1、21C2、21C3、34、34C1、34C2、34C3、34C4、40、116、194、207和柯太1型等十六个小种。除了17、21、34、40和116五个小种之外,其余十一个小种都是近二十年当中发现的。在这十六个在锈菌小种中,21号和34号两个小种群是主要流行小种群。21号小种群是优势小种群、其次为34号小种群,其出现频率分别为87.1F、11.8%、其它各小种只占1.1%。从1963~1965、1973~1985年间,21号小种的出现次数明显地在递减;而21C3小种自1963年发现以来,直到1985年,一直处于逐年增加的状况;21C2、21C1则呈下降的趋势或出现频率始终不高。在流行的年份或地区里34号小种群有明显上升的现象;特别是近几年,在抗病品种上所分离到的小种,多为34号小种群内的各小种。40号小种出现的频率很低,七十年代以来只有1983年于云南省红河州农科所发现一次。116号小种自1982年发现以来,出现频率一直很低。生理小种34C2、34C4、40和 116虽各年出现频率很低,但对我国大多数生产品种或抗源材料有很强的致病力,所以对这四个小种的消长动态,尤其是北方春麦区和云南的德宏、红河和文山各州,特别需要注意。当前作为鉴别我国秆锈菌小种有效鉴别寄主有十个品种,其中包括国际鉴别寄主中的马阔斯(Marquis)、履浪斯(Reliance)、库班卡(Kubanka)、浮纳尔(Vernal)、爱因亢(Einkorn)等五个品种和五个辅助鉴别寄主:免字52、华东六号、明尼2761、欧柔(Orofen)、和如罗(Rulofen),以及应用对我国现行各小种都具有抗性的品种和Sr单基因系来侦察新致病类型的出现。我国小麦秆锈菌主要流行小种对Sr单基因品系:Sr7a、7b、8、9a、12、14、17、23和29是有毒的;而对Sr11、15、21、22、24、26、27 TmP和Tt—2是无毒的。本文还对当前抗源的布局和如何控制在锈病的流行,作了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10.
云南高山区栽桑养蚕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省高山区具有复杂多变的气象特征,应采取适宜的栽培管理及饲养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地改善饲养场所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加强消毒,重视气象因子调节及精心饲养,减轻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