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新疆杏褪绿卷叶病的田间快速诊断和检测提供新方法,根据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tuf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筛选出1套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建立适用于快速检测杏褪绿卷叶植原体的LAMP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出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检测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且可通过肉眼观察直接对反应结果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2.
在苜蓿地下滴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处理接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XGL026菌株在苜蓿根际的定殖、结瘤动态和固氮性能。结果表明:拌种接菌(B)在第1茬苜蓿根际根瘤菌的定殖密度、结瘤数和占瘤率最高,第2、3茬苜蓿则明显降低。第1茬苜蓿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D),拌种结合第1茬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B+D1),拌种结合第1、2茬刈割后滴施2次根瘤菌(B+D2),拌种结合第1茬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并增施1次氮肥(B+D1+N1),拌种结合第1、2茬刈割后滴施2次根瘤菌并增施2次氮肥(B+D2+N2)处理,根瘤菌的定殖水平持续稳定,显著高于B处理。B+D1、B+D2、B+D1+N1和B+D2+N2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苜蓿结瘤数,提高占瘤率(P0.05),其中B+D1+N1和B+D2+N2接种效果最优。地下滴灌模式有利于苜蓿侧根形成根瘤。采用15 N天然丰度法测定不同接种处理的固氮效率,结果显示,接种处理在苜蓿一年生长期中的固氮率和固氮量分别为54.52%~76.80%和43.00~183.39kg·hm~(-2),较未接种对照提高3.35%~40.41%和13.56~83.86kg·hm~(-2)。B处理在第1茬苜蓿的固氮效率最突出,之后明显下降。B+D1+N1、B+D2+N2处理分别在第2、第3茬苜蓿上具有最高的固氮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拌种结合滴施根瘤菌同时加施少量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根瘤菌的定殖、结瘤和固氮性能。  相似文献   
3.
4.
龙眼反季节生产技术解决了海南冬春气温较高龙眼花芽不能分化的难题,并能全年生产龙眼供应市场。介绍了从选地建园到改土覆盖,促进植株根系生长,特别是表土层的根系生长,提高土施催花药的吸收率,以及反季节龙眼生产中的控梢催花、保花保果和结果母枝培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48个番木瓜种质资源中,发现琼木瓜18号、琼木瓜27号、琼木瓜28号和琼木瓜29号表现出比对照(穗中红)更强的抗番木瓜环斑花叶病特性,且在产量、长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色泽、平均单果重和始瓜高度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可作为鲜食水果型番木瓜推广.该试验为进行番木瓜种质资源筛选利用和杂交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1引种试验概况试验果园位于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海南农科院试验基地内,土壤类型为砖红壤,种植密度3m×4m,砧木为本地酸柚。从定植当年开始定株定枝挂牌,观察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每隔7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3年。2植物学特征泰国红肉柚属常绿乔木,树势较开张,枝条紧凑,长势旺盛。早春梢枝条长11~22cm,呈棱形,节间较疏,无刺,新梢颜色由浅绿转为浓绿。春叶翼叶细长,长鸭梨形,长2.45cm,宽2.05cm,黄绿色,主叶长8.93cm,宽7.08cm,叶尖钝圆,中间开裂呈小缺口,叶缘浅锯齿,多数叶片内折,叶片中脉较大,侧脉5对,叶片背面中脉、侧脉明显突出,叶片正面较…  相似文献   
7.
根据枣疯病植原体16SrD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出4条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一种适用于枣疯病植原体的可视化LAMP检测技术,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枣疯病植原体,且LAMP产物的特异性通过MaeⅡ酶切得到验证;灵敏度较常规PCR高出100倍;并可通过肉眼观察反应液颜色变化,直接判定结果。建立的枣疯病植原体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适用于基层及现场快速检测,为枣疯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编码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作为氨氧化细菌的功能基因标志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南疆枣树与棉花间作和单作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及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枣树与棉花间作改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纯枣林、单作棉田差异显著,相似性低于60%。间作复合系统内冠下区、近冠区及不同层次的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空间变异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枣树与棉花间作、纯枣林和单作棉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均隶属于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的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不可培养的氨氧化细菌,以Nitrosospiracluster 3a为优势菌。间作土壤中还有cluster 3b、cluster 1和cluster 4,群落组成较单作丰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碳(TOC)、全磷(TP)、速效磷(RP)和硝态氮(NO3-N)含量对不同种植模式下氨氧化细菌的种群结构影响显著(P<0.05)。枣树与棉花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均高于纯枣林和单作棉田。土壤全磷、铵态氮、硝态氮、pH值和土壤含水量是显著影响多样性指数的关键理化因子(P<0.05)。  相似文献   
9.
几份荔枝种质材料的RAPD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探讨了2个荔枝新种质(荔13号和A4)与原产海南的2个品种(大丁香和南岛无核荔)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荔13号与大丁香、A4与南岛无核荔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它们之间没有同种异名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