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以来,南川区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监促防,以监定免”方针,运用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指导动物防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等一类疫病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都达到了国家标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连续3年被评为重庆市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及分析评估先进单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6年以来,南川区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监促防,以监定免"方针,运用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指导动物防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等一类疫病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都达到了国家标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连续3年被评为重庆市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及分析评估先进单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农村散养猪口蹄疫免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制定在农村散养条件下猪口蹄疫控制的疫苗免疫策略。[方法]研究猪口蹄疫O型和亚洲I型母源抗体、口蹄疫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和猪瘟与口蹄疫免疫干扰。[结果]结果表明,仔猪口蹄疫O型母源抗体能保护15日龄内仔猪,而亚I抗体不能保护仔猪。2 ml免疫剂量组的O型和亚I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1ml免疫剂量组,1次免疫接种不能形成免疫反应的抗体平台期,抗体效价迅速下降;2次免疫接种后60 d达到峰值,O型和I型抗体滴度维持长达60 d以上;猪瘟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免疫相互不发生干扰。[结论]结合农村散养实际情况,为提高免疫保护力,建议实行30日龄同时首免口蹄疫和猪瘟,间隔28 d进行二免,每次免疫剂量口蹄疫为2 ml/头,猪瘟为2头份/头。  相似文献   
4.
36头川南山地黄牛,随机分为放牧和舍饲二组,各组主同公母牛二个不同水平,采用2*2因子4个试验处理。每头牛自由采食工人牧草和青草,并日均补充精料2千克,育肥111天。结果表明:放牧和舍饲二组,组间增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6.
重庆南川市某生态养殖场饲养有本地山羊324只。2003年3月至5月中旬,该场的117只山羊先后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率36.11%,其中死亡33只。1临床症状病羊初期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至40℃左右,呼吸急促,咳嗽,两侧鼻孔先流出浆性鼻液,而后鼻液转为黏液并粘附于鼻孔上。病羊行走无力。严重者,卧地不起,呼吸困难,目光呆滞,口角流涎或泡沫。部分病羊伴有腹泻和腹胀现象。羊死前消瘦,体温下降。2解剖变化解剖死亡1.5~3h的山羊6只(其中羔羊1只),主要病变在胸腔部。胸膜,肋膜与肺和心包发生粘连,胸腔里有约300~800mL的淡黄色渗出物。…  相似文献   
7.
1994年8~12月,某市镇村4个社24户农民饲养的155头猪,先后103头发生慢性猪瘟病。母猪、仔猪、育成猪都发病。发病率66.4%(103/155)。死亡89头,致死率86.4%(89/103)。给农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万元。经发病状况、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的调查,采取了迅速隔离,严格消毒,尸体销毁,健康猪紧急预防接种等方面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了该地慢性猪瘟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应用国产双羔素提高绵羊繁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维丁胶性钙是治疗幼犬佝偻病常用药物,少见过敏反应报道。1994年2月以来,我们在南川市畜牧局兽医门诊部,用维丁胶性钙先后治疗犬佝偻病9例,其中5例发生过敏反应,通过及时脱敏抢救无死亡。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就诊的9只病犬,年龄均在3~8月龄,体重4~10千克。临床表现:精神不振,消瘦,站立动作缓慢,震颤,略显跛行,四肢骨骼变形,触压有疼痛表现。呼吸体温正常。根据临床表现和问诊诊断为佝偻病。用维丁胶性钙药物  相似文献   
10.
对南川区2008年度1~12月定点调查的3个规模商品猪场、3个规模种禽场、1个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60户散养农户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制作统计表图,对比分析死亡率、现病率和疫病检出率,综合评估该年度的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规律,为制定防疫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