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017年1月,新疆博乐某牛场犊牛群出现腹泻疫情,本试验旨在调查病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采集6头腹泻犊牛的肛拭子和新鲜粪便样本,先用Speed V-Diar4~(TM)试纸进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隐孢子虫和大肠杆菌F5(K99)的检测,再对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分子分群,最后对分离菌进行致病力及耐药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粪便样本的试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6份样品中共得到6株大肠杆菌和1株爱德华氏菌,分子分群PCR检测结果显示6株大肠杆菌中A群占83.3%(5/6),F群占16.7%(1/6)。半数致死量结果显示,只有1株大肠杆菌(菌株XJ-B1)具有致病性,可致小白鼠腹泻和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对这18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XJ-B1耐药程度最严重,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多肽类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菌。由此可见,这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是引起本次犊牛腹泻的病因之一,也是本试验首次分离到牛源的F群大肠杆菌,该菌的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而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治疗此次犊牛腹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兵团农八师大量引进荷斯坦奶牛之后,由于受本地地理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繁殖性能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了荷斯坦奶牛受胎率的下降,本试验是在其它试验条件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就南北舍由于地理方位差异造成的光照温度差对荷斯坦奶牛受胎率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是否显著进行了研究。试验牛共计190头,牛舍分为1、2、3号舍,每个舍分为南、北两面。结果表明:由于南北舍的温度差造成了荷斯坦奶牛受胎率的不同,并且是南面牛舍荷斯坦奶牛的受胎率要高于北面牛舍荷斯坦奶牛的受胎率。南面牛舍试验牛在产后70d内配上的百分比要显著高于北面。  相似文献   
3.
选择10头经产奶牛,按配对原则分组,在分娩前21d分别饲喂两种干奶期饲粮(I组:添加3%自制阴离子盐;II组:添加3%进口产品"爱力宝"),分娩后饲喂+DCAD的泌乳期饲粮。研究了自制阴离子盐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从产前两周开始干物质采食量不同程度下降,在产前7d时,I组采食量显著高于II组(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均不显著;尿液pH值在5.4~6.8之间变化,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阴离子盐对围产奶牛血、尿生化指标及产后4个月的自然泌乳量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自行研制的阴离子盐产品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前提下,使用自制阴离子盐产品可以显著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4.
肉牛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就需要了解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和发病症状。当肉牛感染口蹄疫以后,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在肉牛的日常养殖管理中,要加强对肉牛的饲养管理,做好口蹄疫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肉牛行业安格斯种牛的大量进口,一方面解决了养殖企业的存栏及发展种源问题,另一方面进口安格斯牛在本地的适应性和驯化,出现了较多的问题.特别是由国外传统放牧型的生产方式过渡到舍饲集约化的养殖方式,以及国内外在预防犊牛腹泻接种疫苗方面,国内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为了预防和降低犊牛腹泻发病率,本文旨在通过添加复合益生菌产品在降低犊牛腹泻发病率方面,做出试验性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肉牛可能会患口蹄疫病,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对肉牛进行口蹄疫免疫时,免疫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具体的免疫过程中,要根据牛群及养牛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免疫程序,以达到最好的免疫效果。本文对肉牛口蹄疫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日粮添加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对肉牛育肥增重性能的影响,选取15月龄体重(376.53±30.31)kg的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杂交F1代公牛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T)与产朊假丝酵母菌组(CU),CT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CU组在TMR中按10 g/100 kg体重添加产朊假丝酵母菌粉剂(活菌数≥4×109 CFU/g)。饲养期为120 d,每隔30 d测定TMR剩料粒度、体重变化,并采用粪筛对粪样分布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在TMR投料配方比例与制作粒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育肥期的延长,宾州筛第1层(粒径>19 mm)比例下降,说明添加产朊假丝酵母菌可以提高肉牛对长粗饲料的采食;15月龄肉牛体重变化随饲养天数呈一元线性增长模式;CU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MI)比CT组降低9.9%(P<0.05);CU组平均耗料增重比(F/G)比CT组下降了15.4%(P<0.05),日增重(ADG)有所提高(P>0.05),说明CU组可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CU组胴体重高于CT组4.2%(P<0.05),但屠宰率无显著差异;利用粪筛对CU组与CT组粪便粒径分析,中上层比例有所降低表明CU组肉牛对TMR中饲料颗粒消化更加充分。综上所述,日粮添加产朊假丝酵母可以提高15月龄肉牛对TMR中长纤维的采食,DMI降低9.9%,F/G降低15.4%,胴体重提高4.2%。  相似文献   
8.
TMR制作粒度对肉牛增重与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粒度全混合日粮(TMR)对肉牛增重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取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杂交一代、体重为(305.6±5.6)kg的公牛70头,随机分为2组,预试期14 d,正试期44 d。日粮为不同搅拌时间的TMR,使用宾州筛进行粒度分布测定。对照组TMR搅拌时间为30 min,平均粒度为7.1 mm;试验组TMR搅拌时间为40 min,平均粒度为6.1 mm。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第1层(>19 mm)比例下降了6.3个百分点,第2层(>8 mm)和底层(≤1.18 mm)比例下降了3个百分点(P<0.01);结合剩料粒度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虽然延长搅拌时间后没有提高TMR总采食量,但提高了肉牛对TMR中粒度大于8 mm长纤维饲料的进食量,并提高了肉牛育肥全期平均日增重(P<0.05),饲料转化效率提高了12.7%(P=0.01);对TMR及宾州筛各层样品采用体外瘤胃发酵测试结果表明,延长TMR搅拌时间对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发酵产气量与产气速率、氨氮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生成量无影响;但随着筛分粒度的下降,总VFA生成量升高(P=0.02),其中乙酸比例下降而丁酸比例升高(P<0.05)。综上所述,通过延长搅拌时间降低TMR粒度虽未能提高采食量,但可促进肉牛生长继而显著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并有利于维持瘤胃微生物的正常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9.
2017年1月,新疆博乐某牛场犊牛群出现腹泻疫情,本试验旨在调查病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采集6头腹泻犊牛的肛拭子和新鲜粪便样本,先用Speed V-Diar4TM试纸进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隐孢子虫和大肠杆菌F5(K99)的检测,再对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分子分群,最后对分离菌进行致病力及耐药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粪便样本的试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6份样品中共得到6株大肠杆菌和1株爱德华氏菌,分子分群PCR检测结果显示6株大肠杆菌中A群占83.3%(5/6),F群占16.7%(1/6)。半数致死量结果显示,只有1株大肠杆菌(菌株XJ-B1)具有致病性,可致小白鼠腹泻和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对这18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XJ-B1耐药程度最严重,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多肽类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菌。由此可见,这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是引起本次犊牛腹泻的病因之一,也是本试验首次分离到牛源的F群大肠杆菌,该菌的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而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治疗此次犊牛腹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甜菜糖蜜是新疆地区肉牛育肥重要的液体能量饲料资源。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甜菜糖蜜提高能量进食水平对新疆褐牛增重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取15月龄、体重(340±5.7) kg的新疆褐牛杂交公牛69头,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与试验组(n=34),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饲养试验期145 d,对照组日粮中添加3.6%甜菜糖蜜,试验组在对照组日基础上增加10%甜菜糖蜜,对照组与试验组日粮代谢能分别为10.0、13.1 MJ/kg。结果表明:试验组TMR投料宾州筛第3层(>1.18 mm)饲料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各层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宾州筛第1和2层TMR剩料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第3层剩料比例显著升高,表明糖蜜添加后可提高肉牛日粮中麦秸、苜蓿干草摄入量;试验组增加甜菜糖蜜虽然没有改变肉牛干物质采食量,但显著提高了蛋白质进食量;在整个育肥期内,对照组与试验组肉牛体重均呈线性增长模式,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1.21 kg/d vs 1.13 kg/d);尽管对照组与试验组肉牛屠宰率差异不显著,但试验组的耗料增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7.60 vs 8.85)。综上所述,在新疆褐牛育肥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甜菜糖蜜饲喂量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继而提高育肥增重速度与宰前活重,并显著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