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是增强吕梁市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依托,也是提高该市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只有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新机遇,才能实现吕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对果蔬真空预冷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艺原理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在该系统中被小型PLC所取代,通过程序设计和PLC选型的方式保障果蔬真空预冷机自动控制的实现,从而使预冷机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得到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 芸薹类固醇是一种新型,微量、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结构与目前采用的五大激素的结构有明显不同。据国外资料报道,极微量的芸薹类固醇就可使辣椒,大豆的经济产量提高约6~7%,但其对黄瓜的影响研究尚少。故我们于1985年春初步研究了该物质对黄瓜经济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麦的体温是反映小麦生态生理状态的重要参数,尽管目前已经从冠层温度的角度对小麦的体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小麦花后穗部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该研究以本课题筛选的抗旱性差异显著的6个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开花期、花后7、14、21和28d及成熟期穗部温度,测定穗光合对产量的贡献率、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研究发现开花期强抗旱品种旗叶SPAD值显著高于弱抗旱品种;不同品种穗部温度均表现出先降低而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强抗旱品种最低值小于弱抗旱品种,且强抗旱品种和中抗旱品种最低值出现时间推迟1周左右;强抗旱品种穗光合对产量的贡献率、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中抗旱品种和弱抗旱品种;开花期旗叶SPAD值、花后7 d穗部温度与产量及产量要素呈现正相关关系,而花后其他时期穗部温度与产量及产量要素有负相关关系,且强抗旱品种的相关性强于弱抗旱品种。因此,穗部温度可以作为抗旱高产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该研究不仅丰富了小麦抗旱高产理论,而且创新了小麦品种生理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6.
为研究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在乳酸菌中超表达的影响,本试验根据副干酪乳杆菌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CR的方法扩增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gutF)基因,将其连接到乳酸菌表达载体pMG36e,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副干酪乳杆菌及乳酸乳球菌中获得重组菌株;对重组菌株表达产物进行蛋白质水平的电泳检测,检测出表达了大约28kD的蛋白;使用山梨醇替代培养基中的葡萄糖,以未转化基因菌株做阴性对照,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化菌株能够利用在以山梨醇作为碳源的条件下,重组菌株的生长速度和最终菌浓度均优越于对照菌株。本研究通过超表达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蛋白,对于进一步研究乳酸菌的耐受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农业低效、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面貌,是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关中地区小麦品种穗部温度的演替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关中平原过去80年主推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开花期、花后7 d、花后14 d、花后21 d、花后28 d和成熟期穗部温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品种开花期和花后穗部温度随审定年份的递进分别呈现逐渐升高和降低趋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开花期穗部温度与穗粒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正相关,而花后穗部温度与之均呈负相关。这说明穗部温度在开花期较高、在花后较低时有利于小麦产量形成,可作为小麦高产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植物根系与叶片吸收硒的关键过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硒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经植物吸收转化后,可以更加安全高效地被机体吸收利用。富硒植物产品是时下功能性农业的主要产品之一,经济器官富集较高的硒是该产品的核心。然而,目前市面上富硒植物产品的硒含量却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因此,系统研究植物吸收硒元素的途径、关键过程与影响因素对提高植物的富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植物根系和叶片吸收硒的主要过程,地理位置、土壤成分及其理化性质等因素对植物根系吸收硒的影响,以及硒源种类、浓度、叶片结构及叶龄、生育时期、助剂等因素对植物叶片吸收硒元素的影响。据此,提出未来还需要加强植物吸收硒的影响因素、调控机制,建立相对标准的试验模式和富硒产品评价体系等建议,以期尽快补足研究与生产之间差距,推动以富硒为导向的功能性农业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以其生长迅速、材质坚硬、比重大、抗压和抗弯曲强度较强等诸多优点,已逐渐地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选用的木材树种,销路看好。位于太行山区的和顺县卜里苗圃,1995年育苗2.67hm2,生产合格苗木600万株,仍然满足不了造林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