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王宗焕 《饲料博览》1999,11(1):23-24
1野禽养殖发展简史及现状野禽中的某些品种开始被人类驯化的小规模分散饲养及繁殖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一直到本世纪40年代初,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种野禽及其产品需求量剧增,以致原零散的饲养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与此同时,畜禽饲养学、育...  相似文献   
2.
雏鸵鸟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病死的2只5 ̄7日龄雏鸵鸟生前进行疾病症状,病理解剖和微生物综合分析确诊为大肠杆菌病,本病例临床以精神萎顿,排黄白色粘稠稀便症状为主,剖检具有弥漫性腹膜炎及卵黄囊吸收不良等病变,经病原学鉴定为O78血清型埃希氏大肠杆菌,该细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链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3.
鸡污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以幼鸡(3—10周龄)为主要感染对象,临床表现以白色下痢,严重萎顿,迅速衰竭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因本病的发生不仅能直接引起患鸡的迅速死亡,而幸免者因腔上囊产生免疫细胞遭到破环使其更易感其它疫病造成愈后者终生发育不良。病畜造成环境及接触器具的污染使本病在一些鸡场有漫延趋势。本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笔者在爆发该病的鸡群中应用自制高免血清进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80年代前后是我国从世界多个地区引进珍禽的黄金时期,也是国内对地方优良珍禽品种发掘、培育及开发步伐大跨越的时期,使近十年来我国珍禽养殖呈现出创历史的发展速度;相比之下,近期这种发展速度出现了逐年减缓的趋势。分析其原因,除受珍禽产品终端市场开发不畅,高附加值珍禽产品研究滞后,各种原因造成引进新品种及对原引进品种育种工作放缓,消费意识尚需引导等社会大环境影响外,另一主要原因则是珍禽疾病蔓延及流行所造成的负效应:珍禽死淘率持续升高,珍禽生产性能与标准要求的距离进一步加大,由于综合经济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前后是我国从世界多个地区引进珍禽的黄金时期,也是国内对地方优良珍禽品种发掘、培育及开发步伐大跨越的时期,使近十年来我国珍禽养殖呈现出创历史的发展速度;相比之下,近期这种发展速度出现了逐年减缓的趋势。分析其原因,除受珍禽产品终端市场开发不畅,高附加值珍禽产品研究滞后,各种原因造成引进新品种及对原引进品种育种工作放缓,消费意识尚需引导等社会大环境影响外,另一主要原因则是珍禽疾病蔓延及流行所造成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1998年4月某养殖户新引进的美国青蛙(Ranagvylio)发生一起暴发性、败血性急性感染为特征的疾病,病期发病率达67.5%(27/40),共死亡蛙16只,死亡率为40%(16/40)。经相关方法诊断为由嗜水气单胞菌所致蛙红腿(Redleg)病,...  相似文献   
8.
对病死的2只5~7日龄雏鸵鸟生前进行疾病症状、病理解剖和微生物综合分析确诊为大肠杆菌病。本病例临床以精神萎顿、排黄白色粘稠稀便症状为主,剖检具有弥漫性腹膜炎及卵黄囊吸收不良等病变。经病原学鉴定为O78血清型埃希氏大肠杆菌。该细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链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9.
鸵鸟自九十年代初引入我国以来,种鸟养殖发展迅速,现已初具规模,而商品鸵鸟饲养相对发展迟缓。近年来,随着国内鸵鸟养殖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许多有识之士感到目前从事商品鸵鸟饲养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并已投入或积极准备进行商品鸵鸟饲养。同时纷纷来信询问该项事业的发展前景及有关饲养管理技术问题。为此,笔者根据国内外商品鸵鸟生产的有关资料并应邀对多处鸵鸟养殖场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现场咨询。结果初步认为,我国商品鸵鸟饲养环境条件日渐成熟。近几年内,商品鸵鸟生产将成为国内养殖业中的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持续期长,光照时间短,气候寒冷.作好鸵鸟冬季的饲养管理,对降低饲养成本,维持鸵鸟正常生长发育速度及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死亡率和保证鸵鸟次年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就此问题对黑龙江、辽宁等鸵鸟养殖场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咨询,现将有关技术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