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是机械化育插秧。保靖县农机部门经过近3年的努力,探索出适应湘西山区水稻机插秧推广的“单户分散育秧、机手集中插秧”模式,受到农户欢迎。此机插秧模式现已发展到阳朝乡、水银乡、大妥乡、普戎镇、迁陵镇、水田河镇、复兴镇及夯沙乡等8个乡镇,为农民不再“四脚插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柞蚕雄蛾油中α-亚麻酸对高脂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给高脂小鼠以不同剂量的α-亚麻酸灌胃,并每周称体重,4周后测定小鼠肝系数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表明:与摄食高脂饲料的小鼠相比,柞蚕雄蛾油处理组中的α-亚麻酸可使小鼠血清TC下降22.48%~29.04%,TG下降25.53%~46.38%,LDL-C下降30.17%~45.70%,HDL-C升高11.18%~26.97%,并能明显降低小鼠体重及肝系数。可见,α-亚麻酸能够较好的调节小鼠血脂代谢,明显降低摄食高脂饲料小鼠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辽宁地区柞树早烘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西丰县、沈阳市及凤城市的几个发病较重柞蚕场的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发现柞树早烘病开始发生于8月下旬,大面积的早烘病开始于9月上旬,此病首先发生在柞树下部枝条的基部叶片上,再向中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在柞叶边缘处出现褐色的小斑点,分布不均匀,以后斑点继续扩大,由叶缘部位不均匀地向中部扩展,最终叶片全部变成褐色,但叶片并不脱落。一般柞墩密度大、根刈树形、北向坡(阴坡)、坡度大的蚕场早烘病发病重;从树种看辽东栎、蒙古栎发病较重,槲和麻栎较轻;从树的枝龄来看,3~5年生或者更老枝龄的柞树发病严重,1~2年生的枝龄不发病或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4.
宗绪岩  王世富  李丽 《蚕业科学》2005,31(4):494-496
对不同pH及阳离子浓度下柞蚕蛹蛋白的溶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蛹蛋白的等电点pI为4.2~4.5。测定不同的阳离子对其溶解度的影响顺序为Zn2+>Ca2+>Mg2+>Na+,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加,蛹蛋白的溶解性增加,当离子浓度超过1.0 mol/L时,其溶解性则降低。  相似文献   
5.
虫草培养基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虫草培养基(cordyeeps culture medium,CCM)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考察向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15%CCM饲喂6周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添加5%CCM和10%CCM组均能提高4~6周龄肉仔鸡日增重(p>0.05),其中10%CCM组最高,与CK相比提高0.46%.4~6周龄10%CCM组的料重比分别比CK和15%CCM组降低0.51%~p>0.05)和2.98%(p<0.05).5%CCM和10%CCM组均可提高肉仔鸡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其中10%CCM组效果最好,作用是提高肉仔鸡胸腺(P<0.05)、脾(P>0.05)和法氏囊(P>0.05)的相对重量,以及血清球蛋白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6.
柞蚕微粒子病蚕蛋白质组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罹微粒子病柞蚕幼虫血淋巴蛋白质量减少,随着龄期的增进,病症加重,蛋白质在质和量上的变化更为明显。4龄期Lp-s6电泳带Rf值,病蚕小于健蚕;病蚕缺少Lp-m9、Lp-f14电泳带;Lp-f16电泳带,病蚕蛋白质量高于健蚕。血淋巴蛋白质组分的变化,是微粒子原虫在蚕体内寄生与增殖所致。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强度的磁场及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研究了磁场对柞蚕幼虫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强度在100~700 mT时,对蚕体的蛋白含量影响不大,但不同处理时间对蚕体蛋白含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秦利  王世富  张涛 《新农业》2001,(8):48-49
中国饲养柞蚕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人们从养蚕中得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柞蚕是人类最宝贵的生物资源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史的杰出贡献之一。它为柞蚕产区的人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源泉,也为中国经济尤其是辽宁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柞蚕生产是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测定了4个柞蚕(Antheraea pernyi)亲本和8个杂交组合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利用生物数学方法分析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以探讨过氧化氢酶活性用于柞蚕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能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杂种优势在柞蚕卵、血淋巴、脂肪体、丝腺等不同材料间的表现不同。不同材料或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不同,丝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生命力性状(收蚁结茧率)和产量性状(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且与其杂种优势率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认为,丝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作为一种生化指标用于柞蚕杂种优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柞蚕雌体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蛹发育的前期卵巢及卵巢管发育较快,卵巢管壁分泌卵泡细胞,将外语系平细胞及滋养细胞包围起来形成卵室和滋养室,中期滋养细胞发达,核分枝,后期卵母细胞进一步发育,滋养细胞萎缩退化,卵母细胞增大,同时卵泡细胞分泌卵壳物质形成卵壳。蛹发育前期附腺开始形成,中期开始分泌粘液,此时附腺的端部,中部和基部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别,后期端部的腺细胞发达并形成皱褶,而中部和基部的腺腔扩大,腺细胞逐渐失去分泌功能,受精囊腺在蛹发育前期逐渐形成,到中后期其端部,中部和基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端部的腺细胞发达,形成大量的皱褶,中部的腺细胞皱褶减少,腺腔扩大,外层肌肉增厚,基部腺细胞不发达,腺腔增大与受精囊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