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CG试纸对奶牛妊娠检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的研究旨在证实hCG试纸能否用于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同时验证奶牛怀孕初,中,末期胚脂滋养层分泌的hCG样物质能否被hCG试剂检测出来。试验所检测的32头奶牛分为四组,妊娠组,早孕组,空且和发情组,检测有效率100%,妊娠假阴性率100%,非妊娠准确率100%。结果表明hCGY式纸不能检出妊娠初,中,末期奶牛尿中的hCG样物质。  相似文献   
2.
对七叶一枝花在不同海拔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比较表明:低海拔的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最大,高海拔的较小。  相似文献   
3.
根据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特征,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SCP)框架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保护规划软件C-Plan,计算三江源区域内各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值及已建自然保护区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率,评估三江源地区现有保护区的保护贡献,分析分区间主要保护对象的互补性及各区保护效率,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地区现有保护区的保护空缺。贡献率评估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现有的2个最重要的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包含6个区域)基本涵盖本研究确定的所有保护对象,已经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其总数量的80%;不可替代性高的区域与现有保护区核心区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吻合,其贡献率达到61.20%,核心区+缓冲区贡献率为77.57%,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总贡献率达到91.20%;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6大区域内核心区间的互补性较高,说明核心区区域的划分较为合理,主要保护对象类型区分较为明显。空缺分析显示:在三江源地区现有保护区体系下,还有8.80%的保护目标没有实现,未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保护对象总数的20%,其中包括生态系统类型1种,动植物物种7种,保护空缺主要分布在唐古拉湖泊、冰川雪山及高寒草甸区,约改-巴干高寒草原区,泽库-河南高寒灌丛草甸区与隆宝-拉秀森林灌丛区等4个区域。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旨在尝试采用适应性管理模式改进自然保护区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构建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管理的体系结构,针对自然保护区可能产生的管理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可行的管理理念,实现生态相容和可持续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三江源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们的多次科考调查和青海省对野生动物的调查结果等有关资料图件,对三江源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干扰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选择9种鸟类、15种哺乳动物、20种植物作为本研究的指示物种,利用GIS制作了主要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图。选择放牧、人口、居民点、公路等因素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干扰因素,制作出三江源地区干扰强度空间分布图。然后根据物种的丰富度和特有性、脆弱性和干扰程度等指标分析了三江源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性地区,做出了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关系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研究基于2000和2015年天津市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区域发展规划,采用GeoSOS-FLUS模型预测2030年3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利用InVEST模型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及权衡/协同关系。  结果  (1)2015—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城市继续扩张,建设用地增加27.68%,耕地下降11.47%。生态规划情景下城市扩张减缓,建设用地增加7.97%,林地、草地、水域和灌丛共增加2.02%。城市快速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和耕地基本保持稳定,水域面积增加4.78%。(2)2015—2030年不同情景下天津市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自然发展、生态规划和城市快速发展情景下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指数分别为0.172、0.181、0.180。(3)2015—2030年不同情景下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方向未变,但强弱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总体上生态规划情景下协同关系更强,自然发展情景下协同关系更弱。  结论  本研究建议天津市未来应控制城市扩张速度、优化当前土地利用结构、增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市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福建典型人工林两栖动物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 年69 月,在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不同林龄的人工林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杉木纯林和杉木鄄马尾松 混交林2 种林型,分别设置3 块对比实验样地,采用围栏陷阱法冶对不同人工林植物群落特征和两栖动物生态位 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林林龄对两栖动物生态位的影响高于人工林树种组成对两栖动物生态位的影 响,灌草层物种多样性规律和两栖动物生态位宽度规律一致;2)同科两栖动物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竞争较为激烈; 3)两栖动物对人工林林龄变化的适应性和植物不同,在成过熟林中生态位宽度变窄、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两栖动物是环境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吴波等,2006),两栖动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Jones et al.,2010).许多国外学者对两栖、爬行动物与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利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Roloffet al.,2011;Steen etal.,2010),目前我国对该领域研究较少.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结果显示,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hm2,持续居世界首位.福建省人工林保存面积359.2万hm2,列全国第5位;人工林蓄积量1.96亿m3,列全国第1位.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足迹的自然保护区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足迹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分类体系,对744个自然保护区进行类型划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级别、类型和规模的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与人类足迹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反映对自然保护区实行不同管理方式的必要性.自然保护区发挥较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一定的洪水调蓄和土壤保持功能.人类足迹呈现东部沿海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点.自然保护区的级别和规模与人类足迹呈负相关关系(P<0.01).类型划分结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类153个、生态安全管理类79个、物种和栖息地管理类168个、自然景观类242个、自然遗迹类24个、资源管理类自然保护区78个.该方法明确了各类型的管理目标,能为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建人工林泽陆蛙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 年6—9 月和2012 年4—5 月,采用“围栏陷阱法冶对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典型人工林内泽陆蛙种群进 行调查,共捕获泽陆蛙222 只。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按照体长、体重将泽陆蛙划分为成体和亚成体,分析不同月份、 不同类型人工林、不同林龄人工林内泽陆蛙的日均捕获量、肥满度和重长比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人工林泽陆 蛙日均捕获量随月份变化先减小后增大,肥满度无显著变化,重长比先增大后减小。2)人工林泽陆蛙肥满度、重长 比,混交林高于纯林;日均捕获量纯林高于混交林。3)随人工林林龄的增加泽陆蛙肥满度、重长比增大,中龄林泽 陆蛙日均捕获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新思路,并为人工林经营模式的转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