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赣县白鹭古村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古建筑保护和古街区延续的若干措施,为古村保护提出了积极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海东北部是青海省主要的农作物生产区、也是冰雹高发区和灾害影响的高风险区,冰雹预报预警和人工防雹作业是降低冰雹灾害的重要手段,掌握冰雹发生时各监测资料的变化特征是提高冰雹预报能力、尽早开展人工防雹作业的前提。2021年6月29日青海东北部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冰雹天气过程,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雨滴谱资料,结合高空和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对此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东北部地区高空有冷平流输送,地面增温明显,导致层结不稳定,是产生此次冰雹的天气背景。平安地区降雹阶段平均雨滴谱和速度谱均呈多峰分布,人工观测的平安冰雹最大直径和雨滴谱仪观测的相差不大,说明雨滴谱仪能很好的观测到冰雹粒子,并且能确定最大冰雹出现的时间。雹云发展大致经历了发生、跃增、降雹和消亡等阶段,降雹前低层雷达反射率因子出现明显的“V”字型入流缺口;雹云成熟阶段具有明显的有界弱回波区结构,中低层有明显的偏南气流入流,且此时径向速度图上雹云有明显的“0线”,“0线”垂直向上,穿过悬垂回波和有界弱回波区域上部,指向冰雹云顶。此次冰雹个例的分析,对青海东北部冰雹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冰雹发生前各要素变化特征是后期科学指导防...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黄河源人工草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和植被群落CO2释放和固定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二者的影响因子,本文通过调查黄河源建植19年人工草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CO2通量和植被土壤特征变化发现:藻和地衣结皮CO2通量均显著小于苔藓结皮(10.58 μmol·m-2·s-1)(P<0.05);苔藓结皮对应的植被群落CO2通量(11.55 μmol·m-2·s-1)显著低于藻和地衣结皮(P<0.05);藻和地衣结皮下的土壤CO2通量显著大于苔藓结皮(约2倍,P<0.05)。苔藓结皮叶绿素初始荧光参数F0(Minimal Fluorescence)和最大荧光参数Fm(Maximal Fluorescence)均最大;藻和苔藓结皮的PS 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Optimal/Maximal Quantum Yield of PS Ⅱ)均高于地衣结皮。CO2通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主要影响因子相似,均与禾本科高度、土壤铵态氮含量正相关,与pH负相关。因此,在研究草地碳平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物结皮的贡献,同时需注意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的CO2通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择黄河源区果洛州玛沁县大武滩不同退化高寒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冻融丘和丘间土壤样品,分析退化过程中土壤腐殖质变化以及相关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冻融丘和丘间土壤腐殖质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冻融丘腐殖质碳、胡敏素和胡敏酸未退化与轻度退化、重度退化差异显著(P<0.05),对退化较丘间敏感;冻融丘和丘间的腐殖质碳、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含量与土壤含水量、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冻融丘土壤腐殖质组分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冻融丘中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1,4-木糖苷酶(BXYL)、α-1,4-葡萄糖苷酶(αG)、β-1,4-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肽酶(LAP)、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脲酶(UR)对胡敏素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丘间酶活性对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高寒沼泽湿地退化导致土壤腐殖质减少,致使碳功能的下降,土壤水分、全氮和土壤酶有利于湿地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建议在高寒沼泽湿地修复中加强土壤水分和有机肥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引言:“乡村经营”是相对“城市经营”这一理念提出来的。根据国内外的城市经营的概念,可以将“乡村经营”理解为将乡村作为经营主体,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从而实现乡村的自我增值和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旱化对碳通量的影响,探讨高寒湿地旱化碳通量变化规律,本研究于7-8月生长高峰期以高寒湿地、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TARGAS-1静态箱法,比较高寒湿地不同退化阶段碳交换的动态差异。结果表明:与高寒湿地相比,沼泽化草甸与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光合速率、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净生态系统碳交换显著提高(P<0.05);不同退化阶段土壤温湿度及植被群落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电导率差异不显著;相比于土壤湿度和土壤电导率,土壤温度对CO2交换的影响更大,其与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寒草甸的碳交换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要大于高寒湿地和沼泽化草甸的碳交换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在植物生长高峰期,高寒湿地旱化过程土壤温度显著上升,土壤湿度和植物群落生物量显著下降,导致其碳汇功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地理地形指标和植物群落指标出发,分析和研究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个退化演替过程来看,在演替初期,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以藏嵩草为主,随着演替的进行,藏嵩草的重要值逐渐降低,杂草和毒草的重要值逐渐增加,并在河漫滩湿地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的结构趋向复杂,丰富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退化过程土壤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地理地形指标和土壤指标出发,分析和研究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不同退化阶段土壤的酸碱值大于pH 7 时,pH随退化程度加剧有明显减少;随着退化梯度的加剧,土壤含水量减少,草土比也逐渐减小;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退化土壤为松砂土,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小于0.01 mm物理黏粒含量基本上呈现减少的趋势;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主要养分在垂直方向上都表现出上层高于下层的规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随着湿地退化都呈现了逐渐减少的规律。多重比较的结果,全N、全K和有机质,在退化阶段5 与阶段1、阶段2、阶段3 和阶段4 之间差异显著(P<0.05),阶段1、阶段2、阶段3 和阶段4 之间差异不显著;碱解N在退化阶段2 与阶段5 之间差异显著(P<0.05),阶段1、阶段3 和阶段4 之间差异不显著;全P、速效P和速效K在河漫滩湿地退化过程中差异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随着退化进展,速效P是呈现出减少趋势,全P和速效K呈现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形势场、地面图和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5年7月13日青海省门源县冰雹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用雷达对作业前后冰雹云的特征量分析来判断人工防雹作业的效果。结果表明:此次门源县的冰雹发生在高温、高湿及强的垂直风切变的环境下;闪电最大频次出现在降雹时间段内,正好处于强回波发展旺盛的阶段,负闪明显多于正闪;炮击雹云后雷达回波顶高下降,回波强度减弱,垂直液态水含量(VIL)45 kg/m~2范围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Jay Gao的分类体系对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河南、泽库、玛曲和若尔盖4个县不同湿地类型和植物群落特征方面进行物种统计,结果显示: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湿地植被组成中原生植物减少,菊科等杂类草增多,河漫滩湿地(F)物种多样性较多,湖泊湿地(L)相对较少;利用1994—2012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4个县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地温等资料,初步探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近19年来湿地变化的自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