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10年开始对浙江台州沿海海域检测盐度,台州沿海设立5个取样点,1a2次固定点采集水样分析盐度情况。至2012年底共采集了28个水样,对水样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分析,台州湾、三门湾、乐清湾盐度偏小,离陆地较远玉环披山洋海域、椒江大陈岛海域的盐度较大。虽然各个点的盐度有所波动,但盐度分布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晰。  相似文献   
2.
1991 ̄1993年调查表明,汉中地区麦田主要杂草为猪秧秧、看麦娘及繁缕等。用绿黄隆有效成份1 ̄1.5kg,除草效果稳定在90%以上,保产小麦11.35% ̄44.3%,并对当茬小麦及后作水稻安全。施药适期为小麦1 ̄4叶期。  相似文献   
3.
4.
5.
小麦、水稻霜霉病交互接种及其侵染条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类霜霉病(Sclerophthora macr-ospor(Sacc)Thirum et al)是汉中地区近年来所发生的一种病害。特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霜霉病,1973年以来,曾先后在较大面积流行多次,局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成为生产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调查证知:稻、麦在其生长期淹水是发生霜霉病最主要的诱发条件。病情的轻重,随淹水时期、持续时间、深度和次数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7.
稻粒黑粉病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田的主要病害。病穗率一般达60%以上,病粒率10%左右。以往对该病的发病程度常用病穗率或病粒率表示,而对该病的分级,则采用稻曲病的分级标准。病情指数是衡量病害发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病情指数是依据分级标准及调查株数计算,故有必要对此病制定统一的分级标准,以便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峡消落带夏汛期水淹特征,设置两种水分处理[无水淹对照组(CK)和水淹组(F)],采用分解袋法,对三峡库区消落带3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地上枯落物干质量损失率和养分释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初始化学组成及其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P<0.05),干质量损失率和元素释放率与初始N、P、K含量及N/P比值显著正相关,而与初始C、木质素含量以及木质素/N和C/N比值显著负相关;2)水淹加速了3种植物枯落物的干质量损失率和元素释放速率,对N、P、K释放率的影响最大;3)除对照组的P元素释放速率和水淹组的K元素释放率外,狼杷草和稗的干质量损失率和元素释放率均显著高于水蓼(P<0.05)。这表明狼杷草和稗对三峡库区的水体和底泥的营养状态具有较大影响,其枯落物的快速分解可能造成水体和底泥N、P含量升高,而水蓼对其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优先考虑对狼杷草和稗在夏汛期前适时回收、刈割,从而减少其对库区水体及底泥的养分释放。  相似文献   
9.
随着果园管理技术的日渐成熟,果园生草技术也逐渐为广大果农接受。果园生草栽培是指在果树行间或全园(树盘除外)栽植适应当地条件而抗荫性效果较好的草种技术,是一种以生草代替清耕的果园土壤的科学管理技术。通过园内种草方式实现“草之祸”到“草之获”的转变,推动果业的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甜樱桃产业情况、甜樱桃园生草草种的选择、生草栽培及管理、生草的作用以及提出生草栽培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为果农生产栽培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汉中地区位汉江上游,秦岭、巴山之间,属北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呈盆地状。 条锈病为本区小麦主要病害。在流行区划上处我国西北和西南两大流行区之间。是七十年代,特别是1975年以来我国条锈病流行频率最高、为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150万亩小麦,1975—1981年,锈病大流行5次,中度流行一次,每年发病面积均在70—100万亩,损失小麦约1000—3000万斤,成为小麦生产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