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峡水库城区消落带人工草本植被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三峡水库城区消落带人工植被种植后,经不同淹水时间土壤的化学特性变化规律,及探讨城区消落带植被重建对库区水质的潜在影响,分别对2012年6月、2013年3月、2013年5月、2013年7月、2013年9月城区消落带扁穗牛鞭草(Hc)、狗牙根(Cd)、小巴茅(Ss)和裸地土壤的pH值和养分含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pH值、碱解氮(AN)、有效磷(AP)、全磷(TP)含量有显著影响。综合而言,与裸地相比,人工草本植被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该区土壤pH值在6.5~8.5间波动。不同淹水时间的城区消落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间存在较大差异。随取样时间的延长,裸地和人工植被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呈波动变化。AN含量在2013年3月、2013年9月消落带刚开始落干时较高。然而,AP含量在2012年6月最大,此时,裸地、扁穗牛鞭草、狗牙根、小巴茅土壤AP含量分别为(2.62±0.30),(3.92±0.34),(1.08±0.16),(1.24±0.06) mg/kg。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则在研究后期有所增加。研究表明,除地表植被、水文因素外,城市污水排放、强烈人为干扰、地表径流带来的点/面源污染等也影响该城区消落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对于三峡库区长江重庆主城区河段而言,由人工草本植被构建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2.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1年生湿地松幼苗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研究.试验设对照(CK)、连续性水淹(CF)和周期性水淹-干旱(PF)3种不同水分处理,每种水分处理均设置湿地松幼苗土壤与无植物对照土壤.测试的土壤指标包括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以及pH值.结果表明:与无植物对照土壤相比,湿地松幼苗实生土壤在PF组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H与AK除外);湿地松实生土壤在CK组的AK含量显著低于无植物空白对照组.除pH外,水分对湿地松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湿地松土壤PF组的OM,AN,AP,TK含量显著高于CF与CK组;无植物组的土壤磷、钾含量均不受水分含量的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可知:OM与AN,TN,TP呈极显著正相关,全量N,P,K含量之间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湿地松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需要较多钾元素,并能有效改变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水淹条件能促进湿地松土壤P,K的释放,并提高AP含量;这与水淹-干旱交替性变化加速湿地松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形成鲜明对照.若将湿地松幼苗种植于三峡水库库岸带,有可能由于土壤N,P营养元素含量的增加而促进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4.
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重要部分,研究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群落可以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多样性及主要植物群落,主要结果如下:(1)武汉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维管束植物有64科146属177种;(2)湿地公园植被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和19个植物群系;(3)湿地公园内共分布有10个主要植物群落,分别为芦苇群落、穗状狐尾藻群落、慈竹群落、莲群落、加杨群落、决明群落、侧柏群落、池杉群落、鸡爪槭群落和构树群落。外来入侵种为凤眼蓝和喜旱莲子草。该研究成果可为武汉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我国岩溶石漠化的基本情况以及石漠化的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发展现状,结合其在西南地区特别是重庆的实际,指出我国岩溶石漠化治理成效不明显的关键原因是缺乏真正实质性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认为只有把喀斯特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地进行综合开发治理,方能最终达成石漠化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我国岩溶石漠化的基本情况以及石漠化的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发展现状,结合其在西南地区特别是重庆的实际,指出我国岩溶石漠化治理成效不明显的关键原因是缺乏真正实质性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认为只有把喀斯特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地进行综合开发治理,方能最终达成石漠化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三峡库区漆树(Toxicodendronw acifluum)优良树木,于2015年在重庆市城口、开县、奉节、巫溪、巫山等区县对100株漆树的立地条件、生长状况、果实等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共设置26个调查指标,设定2种情景:各指标权重相等(情景1)、各指标权重不等(情景2).在情景2中,根据26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以目标层、项目层、指标层为3个层次的漆树优选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两两比较法设置26个指标的相对权重.分别计算2种情景下100株漆树的综合评价指数,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大小进一步筛选优良漆树.结果发现,2种情况下100株漆树综合评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据筛选目标,最终选取在情景2中排名靠前的60株漆树作为所筛选出的三峡库区优质漆树.其中,城口14株,奉节19株,巫山11株,巫溪16株.  相似文献   
8.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情况,对2年生水杉盆栽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置3个不同的处理阶段,阶段1为淹水阶段,包括常规供水(C),半淹(H)和全淹(F)3个处理组;阶段2为干旱阶段,将阶段1的处理组再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一组继续保持阶段1的水分处理,另一组进行轻度干旱胁迫处理,此时,处理组包括常规供水(C),半淹(H),全淹(F),常规供水-轻度干旱(CD),半淹-轻度干旱(HD)和全淹-轻度干旱(FD)6种不同水分处理组;阶段3将所有处理组恢复到正常供水处理,整个处理持续166d.研究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短期淹水(75d)处理后H和F组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分别下降了44.2%和47.1%;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9.3%和14.0%;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下降了56.9%和35.4%;长期淹水(145d)后,与对照组C相比,F组蔗糖酶活性降低了26.3%,H,F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9.6%和32.4%,而脲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0%和26.5%.淹水处理并未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经过阶段2的干旱处理后,与CD组相比,HD,FD组土壤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1.5%和24.3%,土壤磷酸酶活性则降低了62.5%和44.6%.经过阶段3的正常供水处理后,除过氧化氢酶外,所有处理组水杉幼苗盆栽土壤的酶活性均恢复至C组水平.在整个处理阶段,水杉的存活率为100%,可以考虑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的树种之一,但是在退水期时应及时浇水灌溉,以恢复其土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格局改变下,通过研究穿透雨减少(减雨)对南亚热带红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化学组分的影响,为准确预测气候变化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潜在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年,在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9年生红椎人工林内随机布设了3个减雨处理样地和3个对照样地,每个样地面积为 20 m × 20 m。减雨处理第6年,分别测定了干季(3月)和湿季(7月)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化学组成、凋落物总量及其组分、细根生物量、土壤微生物量及功能基因丰度,分析了减雨对红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和主导因素。  结果  (1)减雨显著降低了干季土壤含水量和干、湿季细根生物量,而减雨对干、湿季的凋落物总量、凋落物各组分和土壤微生物量无显著影响。(2)干季,减雨显著降低了土壤烷基碳比例和烷基碳/氧烷基碳的值,但显著增加了土壤芳香碳比例和芳香碳/烷基碳的值;湿季,减雨对土壤有机碳及其化学组分均无显著影响。(3)凋落物量对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的改变起主要作用。  结论  经过6年的减雨处理,虽然土壤有机碳含量没有明显改变,但是在干季显著降低了稳定性高的土壤烷基碳比例,并提高了土壤有机碳芳香化程度。因此,南亚热带地区未来降水减少情境有可能降低红椎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情况,对2年生水杉盆栽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置3个不同的处理阶段,阶段1为淹水阶段,包括常规供水(C ),半淹(H )和全淹(F )3个处理组;阶段2为干旱阶段,将阶段1的处理组再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一组继续保持阶段1的水分处理,另一组进行轻度干旱胁迫处理,此时,处理组包括常规供水(C),半淹(H),全淹(F),常规供水轻度干旱(CD),半淹轻度干旱(HD)和全淹轻度干旱(FD)6种不同水分处理组;阶段3将所有处理组恢复到正常供水处理,整个处理持续166 d .研究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短期淹水(75 d)处理后 H和F组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分别下降了44.2%和47.1%;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9.3%和14.0%;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下降了56.9%和35.4%;长期淹水(145 d )后,与对照组C相比, F组蔗糖酶活性降低了26.3%,H ,F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9.6%和32.4%,而脲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0%和26.5%.淹水处理并未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经过阶段2的干旱处理后,与CD组相比,HD ,FD组土壤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1.5%和24.3%,土壤磷酸酶活性则降低了62.5%和44.6%.经过阶段3的正常供水处理后,除过氧化氢酶外,所有处理组水杉幼苗盆栽土壤的酶活性均恢复至C组水平.在整个处理阶段,水杉的存活率为100%,可以考虑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的树种之一,但是在退水期时应及时浇水灌溉,以恢复其土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