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对叶榕的传粉榕小蜂不同运载花粉的过程对寄主榕果和自身后代的繁殖都有影响.传粉榕小蜂主动为对叶榕传粉,在雌株上的榕果内,榕小蜂传粉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种子,榕小蜂不能在雌果中繁衍后代;在雄株上的榕果里,只有雄花和榕小蜂寄生的雌花,而不能产生种子.从雄花期榕果内出来的传粉榕小蜂雌蜂,飞到其它雄树上寻找雌花期的榕果产卵繁殖后代,经过飞翔的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内制造瘿花353.93±91.72朵,最终发育到成虫期的榕小蜂数量为每果283.28±101.42只,平均瘿花率和成蜂率分别是0.26和0.81.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内可制造瘿花446.74±60.06朵,完成发育的榕小蜂数量是386.15±87.46只,平均瘿花率和成蜂率分别是0.31和0.88.显然,飞行运载花粉的代价直接减少了传粉榕小蜂繁育后代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木瓜榕的性表达和繁殖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瓜榕雌雄异株,种群内一年四季均挂有果实,果量雌多雄少,其中雌树有2次显著的挂果高峰,占了全年挂果量的80%;雄树挂果多集中在10月至下一年的3月份。木瓜榕隐头花果发育进程中,在间花期雌雄果明显分异,雄果发育期长,74%的隐头果能正常成熟;雌果完成生活周期所需时间短,发育中落果率较高,仅22%的隐头果能成功生产种子。木瓜榕隐头果还受5种非传粉小蜂的作用,它们寄生于传粉小蜂或者与之竞争资源,进而影响到寄主木瓜榕的传粉授精和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3.
榕属的4个亚属在西双版纳均有分布,目前已报道榕树69种、亚种和变种,占全国已报道榕树种类的69.4%,其中榕亚属23个种和变种:白肉榕亚属4个种:聚果榕亚属2种和变种;无花果亚属41个种、变种和亚种。在榕树隐头果内生活着种类专一的传粉榕小蜂和一些非传粉小蜂。西双版纳地区目前已分类鉴定29种榕树的30种传粉小蜂和170多种非传粉小蜂,其它榕树种类及其隐头果内的小蜂种类还未获得活体标本而没有确切的分类定名。传粉小蜂与非传粉小蜂以及各种非传粉小蜂之间相互影响,并影响着榕树与传粉小蜂形成的共生体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榕树隐头果内复杂的小蜂群落。对榕树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都集中在传粉小蜂的研究上,非传粉小蜂的研究国内外都较少,且对于各种小蜂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榕树之间的关系,还需更深入、具体的生态学、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各方面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榕树和传粉榕小蜂是世界上目前所知互惠共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类生物,它与丝兰和丝兰蛾、蚂蚁和金合欢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典型的3类协同进化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物,而榕树和榕小蜂又比后两类协同进化关系更为密切,已经发展到一对一的高度协同进化程度,即一种榕树只允许一种榕小蜂传花授粉,一种榕小蜂也仅只为一种榕树传花授粉,罕见有例外。这样高度的协同进化也意味着一种物种的消失,面临着另外一种物种也同时灭亡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的优势植物,为探讨其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针对其开花特性、花气味及访花昆虫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假海桐开花早,种群内花期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2~3月份,单花期3~4d,单株盛花期8~10d。访花昆虫54种,大蜜蜂(Apis dorsata)是最为优势的传粉昆虫。鉴定出花气味的13种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脂肪酸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三大类构成,含量最高的是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基甲醇。传粉后花气味中没有化合物消失,但有2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3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并新增1种化合物。深入研究传粉前后含量变化大,对优势传粉昆虫具引诱活性的化合物,有助于揭示林下假海桐的传粉繁殖特点,为热带雨林物种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织叶蚁属,是热带亚洲地区很常见的一种捕食性蚂蚁。在西双版纳地区黄猄蚁常见在多种榕树上筑巢繁衍和生活。研究榕树上生活黄猄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了解黄猄蚁与榕蜂互惠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西双版纳最常见的垂叶榕和高榕两种榕树和树上筑巢的黄猄蚁作为研究材料。观察研究黄猄蚁在一年内三个季节的活动情况;黄猄蚁在榕树上的筑巢位置;黄猄蚁对食物和光的选择;黄猄蚁对榕小蜂的捕食。结果发现:(1)黄猄蚁的活动在三个季节间有明显差异,其活动强度、活动时间依次为雨季干热季雾凉季;(2)黄猄蚁在不同的榕树会选择不同的位置筑巢,在垂叶榕上,它们主要在树顶部筑巢,而在高山榕上则在杈下垂的小枝条上筑巢;(3)黄猄蚁食性的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证实了黄猄蚁为肉食性蚂蚁。在黄猄蚁的光反应实验中我们发现黄猄蚁偏好光亮处,而且在光亮处的黄猄蚁活动强度明显大于黑暗处;(4)榕小蜂是榕树上黄猄蚁重要的食物来源,而且黄猄蚁捕食榕小蜂的种类是与榕树的发育时期密切相关,在花前期和间花期黄猄蚁以捕食非传粉榕小蜂为主,而在雌花期和雄花期会捕食传粉榕小蜂,所以榕树上栖息的黄猄蚁在花前期和间花期对榕树-榕小蜂互利共生有利,而雌花期和雄花期由于取食传粉榕小蜂,则对榕蜂互利共生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寄生鳞翅目昆虫中的蝠蛾属(Hepialus)幼虫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它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是我国特有物种,分布于青藏高原的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及边缘地区(尼泊尔、不丹等)的高寒草甸之中.在青藏高原,冬虫夏草最南分布在N25°45'、E99°34'之间;最北分布在N38°49'、E 102°90'之间;最西在N29°53'、E 89°32'之间;最东分布在N32°31'、E 104°24'之间.冬虫夏草分布中心是青藏高原那曲、玉树、昌都等地区.在青藏高原北部冬虫夏草分布下限海拔约2600m,南部约3800m;分布上限为5200m; 最佳分布海拔在4200~4700m之间.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和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冬虫夏草分布出现两极分化,个体大的往高海拔4600m以上分布;个体小、质量差的往低海拔3600m以下分布,部分种群已经分布到暗针叶林和高山灌丛带中.  相似文献   
8.
雌雄同株榕树聚果榕隐头果内的瘿花在雄花前期分层明显,根据花梗长度的不同,可分为3层:靠近果腔的内层(花梗长度为5.13±0.65 mm),中层(花梗长度为3.60±0.47 mm)以及靠近果壁的外层(花梗长度为1.32±0.15 mm).3个层次的瘿花子房大小明显不同,内层瘿花子房显著大于中层和外层子房.各种小蜂所占据的瘿花子房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异:Platyneura testacea显著大于其它各类小蜂所在子房的大小,P.mayri的瘿花子房大小与Apocrypta. westwoodi和Apocrypta sp.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P. agraensis与传粉榕小蜂.传粉榕小蜂所在的瘿花子房倾向于分布在内层以及中层,而非传粉小蜂则多居于外层瘿花子房中,造瘿者P. testacea所在的瘿花分布格局与其它非传粉小蜂的不同,而与传粉榕小蜂的相似.无论是造瘿类还是寄生类非传粉小蜂对榕树种子和传粉榕小蜂种群发展均不利.  相似文献   
9.
冬虫夏草是传统东方药学,即传统中药和传统藏药中著名的药用真菌.它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高寒生境中所特有的生物.在我国集中分布在西藏及其邻近省份的藏族聚居区,另外四川西南部和云南北部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分布.不同少数民族群众对冬虫夏草的使用方法不同.冬虫夏草在藏民族药学利用研究资料很多,而在其他少数民族的利用研究还很有限.本研究目的是概述居住于云南北部山区的白族、纳西族、傈僳族和藏族群众对冬虫夏草的利用现状,特别对冬虫夏草治疗疾病类型和相应的使用方法进行记述.  相似文献   
10.
榕属植物与传粉榕小蜂都依靠榕果内的雌花繁育后代,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资源的冲突.测量雌雄同株榕树聚果榕与雌雄异株榕树大果榕雌花期的雌花花柱长度,分析其资源分配方式.结果表明:聚果榕雌花花柱长度呈单峰分布,而大果榕呈双峰分布.在雄花期,聚果榕传粉榕小蜂与种子分别倾向占用不同花梗长度的雌花:种子多靠近果壁,传粉榕小蜂的后代多存在于靠近果腔的雌花子房内,形成空间上的分离.大果榕的种子与传粉榕小蜂则分别产生于雌雄株隐头果中,实现了完全的空间隔离.就此而言,雌雄异株榕树大果榕在解决资源分配的竞争冲突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