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炳武  张新跃 《草业科学》2013,30(12):2029-2034
对成都平原典型代表区饲用玉米(Zea mays)-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植系统(简称CIS系统)内氮素需求、转移、利用、通量与氮素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施氮条件下饲用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分别达26 756.82和317.39 kg·hm-2,与施氮条件下相比差异不显著。施氮改变土壤氮含量,影响了饲用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和根系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但不影响收获期最终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不同处理条件下,饲用玉米生长期内土壤(0-50 cm)氮素矿化量(283.34 kg·hm-2)和播前土壤矿质氮量(139.58 kg·hm-2)是饲用玉米氮素需求主要供给来源,分别占不施氮条件下氮素有效累积(地上植株和根系)的86.53%和42.50%;施氮(纯氮246.30 kg·hm-2)条件下,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0.49 kg·kg-1、5.95%和5.45%;土壤氮素残留和其它损失是氮素转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氮肥总量的41.60%和51.44%,氮素地表径流、淋溶及其它损失分别是不施氮条件下的13.17倍、16.67%和46.92倍。  相似文献   
2.
巴山土鸡1989年入选《秦巴山区家畜家禽及经济动物品种志》。2012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随后多年的农业经济生产发展历程中,巴山土鸡的地域性、独特性、传承性等天然特性发生了渐变。文化历史据有关史料证明,巴山土鸡约有两千年历史,从秦岭——大巴山地区(以下简称“秦巴山区”)的旬阳县、南郑县等出土汉代陶鸡中,有与如今巴山土鸡相似的体型外貌特征。从清代至建国后六、七十年代,秦巴山区经济落后、道运不畅、信息闭塞,未曾引进外来鸡种,主要以农户散养方式饲养巴山土鸡。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结构,但对地处边远的农村山区影响程度甚小。  相似文献   
3.
1975年,我县在水产养殖场进行了214、455、63、72、45、69及加龙杨等七个杨树新品种的引种试验.经六年的生长观察,初步认为72、69、63及214杨四个品种在我县沿江圩区一带具有速生丰产的优点,可以大面积推广栽培.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早在1965年我县就引种毛竹,由于当时对毛竹生长特性不了解,缺乏管理,除在青山蚕桑场、青山茶果场、捺山茶场、大兴大队、陡山大队等地,因地形、土壤条件较好,使竹以塘成丛生长外,大都未成功.从1974至1980年,又先后从安徽、浙江等地引进母竹21万多株,栽植4000多亩,经费达58万多元,同时就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加快满园速度和提高立竹质量进行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对毛竹生长和管理措施的关系,有了一定认识.现将研究资料汇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炳武  张新跃 《草业科学》2013,30(2):259-265
本研究综述了我国南方主要牧草种植系统,其中包括粮草轮作系统、高大禾本科牧草种植系统、多年生混播草地种植系统及饲用玉米(Zea may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植系统。针对饲用玉米-黑麦草系统在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畜禽转化及时空配置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了归纳,并提出了高效牧草种植系统在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中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