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逐步完善的历史进程中。经济犯罪案件日渐增多,检察工作对司法会计的需求和依赖日益突显。但检察机关中的司法会计业务能力建设现状,尚不足以适应当前检察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司法会计工作在检察机关中的业务能力建设需要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目的】气候变化下降水模式改变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究降水模式改变下干湿交替强度和频率对土壤无机氮及氮矿化的影响。【方法】以香菇草为试验材料开展温室控制试验。试验设置了高、中和低3种干湿交替强度和频率共9种处理,测定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析了土壤净氮矿化和硝化速率。【结果】(1)干湿交替强度对香菇草—土壤系统的无机氮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干湿交替强度最低时,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而硝态氮含量最低;随干湿交替强度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增加。(2)干湿交替频率对香菇草—土壤系统的无机氮含量有极显著影响。随干湿交替频率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下降,而硝态氮含量增加。(3)干湿交替强度和频率对土壤无机氮及净氮矿化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干湿交替强度和频率的改变导致了香菇草—土壤系统无机氮含量、净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的变化,影响了土壤中氮素养分的有效性,进而影响植物—土壤系统氮循环。  相似文献   
3.
锑胁迫对玉米生物量、光合特性及锑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锑污染对经济作物玉米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以高产多抗玉米品种滑玉14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CK)、50、250、500和1 000 mg·kg~(-1)]重金属锑(Sb)胁迫对玉米生物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锑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介质中Sb浓度的增加,玉米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PSⅡ最大光能交换效率(Fv/Fm)均呈下降趋势,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 WUE)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高浓度Sb(1 000 mg·kg~(-1))胁迫下,玉米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Fv/Fm显著减少(P0.05),分别比CK下降了47.90%、34.22%、52.70%和7.84%;iWUE和MDA显著升高(P0.05),分别比CK升高66.71%和34.02%。随着生长介质中Sb浓度的增加,玉米地下及地上部分锑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转运系数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然而其值(在0.52~0.82之间)均小于1,表明高产多抗玉米品种滑玉14向地上部位转运锑相对较少,这可能有利于保护该玉米品种叶片的光合机构,增强植株对锑的耐受能力。本研究结果为经济作物玉米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Sublancin灌胃对卵清白蛋白(OVA)免疫小鼠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6周龄雌性BALA/c小鼠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只小鼠。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2.5 mg/kg体重的左旋咪唑溶液,抗菌肽Sublancin组小鼠灌胃0.5、1.0和2.0 mg/kg体重的抗菌肽Sublancin溶液。各组小鼠连续灌胃14 d。在灌胃结束24 h后用模式抗原OVA皮下注射对各组小鼠进行免疫,14 d后加强免疫1次,二次免疫7 d后采血和取脾脏,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 G)及其亚类Ig G1、Ig G2a和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5、1.0和2.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 G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和2.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 G1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1.0 mg/kg抗菌肽Sublancin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 G2a含量显著提高(P0.05),1.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显著提高(P0.05)。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5和1.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中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均显著或极显提高(P0.05或P0.01)。5)0.5、1.0和2.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的以上检测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Sublancin可以诱导OVA免疫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反应,增强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玉米大斑病菌StSLT2基因的结构特征,并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StSLT2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玉米大斑病菌StSLT2基因DNA全长为5 842 bp,cDNA全长为3 105 bp,包含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编码1 034个氨基酸;该蛋白包含S_TKc保守结构域,在该区域内包含1个典型的MAPK蛋白激活域(TEY);对该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玉米大斑病菌与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和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的SLT2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最近;对其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菌丝、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侵入钉等5个时期均有不同水平的表达,其中在分生孢子发育时期的表达量最高,在芽管形成时期表达水平最低。以上结果表明,该基因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的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不仅明确了玉米大斑病菌StSLT2的结构及其表达模式,也为揭示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1998-2017年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使用二元边际分解的方法,从农产品整体层面、分类别层面对中国-新西兰不同阶段双边农产品出口增长进行二元边际变化及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差异较大,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且多数时期大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集约边际;对比两国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分解及贡献率发现,中国对新西兰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大于新西兰对中国同期出口增长扩展边际,新西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大于中国对新西兰同期出口增长集约边际,中国加入WTO及中国-新西兰自贸区的建立使两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贡献率均有提升,但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源泉依旧为集约边际。由此提出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扩大中新两国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7.
杜鹃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杜鹃是世界著名观赏植物,也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落叶灌木,仅我国云南有少数种类为乔木.全世界杜鹃花属约有900余种,分布于亚洲、北美洲和欧洲,亚洲最多,约850种,其中我国约530种,占世界种类的59%,是杜鹃花的重要发源地和分布中心[1].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全球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功能,对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黑河中游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采样数据、利用植物群落排序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湿地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有机碳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在3.56~4.30 g·kg^-1,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有机碳主要受容重、pH、土壤全氮、土壤水分、土壤速效氮、土壤盐分、优势物种盖度、总多度、总盖度、非禾本科草本盖度多种因素的影响,表明造成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因素较为复杂;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贡献为0.55,植物群落特征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贡献为0.22,表明在黑河中游造成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路径,一是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直接影响,二是pH、盐分通过影响总多度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表明在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有各影响因素单纯的直接作用,也有影响因素之间的间接作用。该研究结果对干旱区湿地土壤有机碳固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玉米大斑病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StCHS6在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克隆并解析了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明确了该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在玉米大斑病菌1号小种菌株01-23中克隆StCHS6,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该基因的结构特征,并利用已有的病菌重要发育阶段的RNA-Seq数据库信息,明确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StCHS6位于病菌基因组scaffold_1:2066293-2069876(-)的位置,基因全长为3 584 bp,含有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CDS序列大小为2 703 bp,编码900个氨基酸,脂肪指数为81.86,亲水性平均值为-0.178,等电点(PI)为8.36,不稳定指数为36.94,属于碱性稳定型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StCHS6蛋白含有几丁质合成酶催化结构域Chitin_synth_1和多个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分析推测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RNA-Seq数据分析表明,StCHS6在菌丝、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和侵入钉5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但其表达量有所差异。以芽管时期的表达量为1,菌丝、分生孢子、附着胞和侵入钉时期的表达量分别为芽管时期的3.80,4.97,3.40,2.60倍。为阐明玉米大斑病菌StCHS6的基因结构特征、表达模式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