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试验以生长3年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原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其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期确定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原种的适宜收获时间.结果表明:随着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成熟,收获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都在逐渐增加,在蜡熟期后6~8天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延迟收获种子二者则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收获的种子发芽率并不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而以蜡熟期后第2天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以蜡熟期后第10天的种子发芽率最低,但发芽势却以蜡熟期后第6天的最高,以蜡熟期后第8天最低.  相似文献   
2.
 以生长3年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堆捂脱粒法、直接脱粒法和干燥脱粒法等3种脱粒方法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堆捂脱粒法所获得的种子产量最高,干燥脱粒法次之,直接脱粒法最低;不同脱粒方法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千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具明显影响,以干燥脱粒法所获得的种子千粒重最大、发芽率最高,直接脱粒法次之,堆捂脱粒法的千粒重最小、发芽率最低;发芽势以干燥脱粒法最高,直接脱粒法最低;脱粒方法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纯净度无影响。干燥脱粒法适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种子收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云南省巧家县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石漠化分布现状、危害及工程实施效果监测的分析,结果表明:巧家石漠化分布面积广,石漠化程度高且片区分布不均,石漠化已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岩溶项目区的草地植被已得到有效恢复,牧草营养明显提高,既能减轻水土流失,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岩溶地区的草畜矛盾,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云南省巧家县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石漠化分布现状、危害及工程实施效果监测的分析,结果表明:巧家石漠化分布面积广,石漠化程度高且片区分布不均,石漠化已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岩溶项目区的草地植被已得到有效恢复,牧草营养明显提高,既能减轻水土流失,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岩溶地区的草畜矛盾,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巧家县尖山社岩溶石漠化地区草畜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巧家县石漠化严重的尖山社草原牧草产量的测定和农户的入户调查,分析了该村草原的牧草供给量、草食牲畜饲养量、牲畜对饲草的需求量以及年牲畜补饲状况、畜群结构、农户收入等。结果表明:2007—2009年各类草地牧草产量逐年增加,牲畜数量呈增长态势,草原超载率达3.4%、3.6%、10.0%;通过补饲,超载率为1%、2%、8%;说明2007年和2008年尖山社基本能达到草畜平衡,而2009年牲畜饲养量快速增长,出现超载反弹现象,这与饲养的适龄母绵羊数量较多,畜群结构不合理有关;农牧民收入逐年增加,其中畜牧业收入呈现翻倍增长,正快速发展,但超载反弹趋势强劲,草畜平衡问题面临极大的挑战。以草定畜,加强草畜平衡监管,落实各项相关措施是实现草畜平衡的有力保障,是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具体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生长3年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原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其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期确定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原种的适宜收获时间。结果表明:随着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成熟,收获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都在逐渐增加,在蜡熟期后6~8天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延迟收获种子二者则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收获的种子发芽率并不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而以蜡熟期后第2天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以蜡熟期后第10天的种子发芽率最低,但发芽势却以蜡熟期后第6天的最高,以蜡熟期后第8天最低。  相似文献   
7.
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云南岩溶石漠化分布现状、成因和危害进行分析,指出石漠化土地在云南省各地州市均有分布,不同地区石漠化分布规模和危害程度不同;石漠化具自北向南分布面积逐渐增多、石漠化程度逐渐加重的特点,滇东较滇西严重;强烈的人类活动为石漠化的主导驱动力;石漠化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和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土地资源丧失和非地带性干旱等。在综合西南岩溶石漠区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封山育林植被恢复、草地畜牧业、生态移民模式,以及坡改梯、立体生态农业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适于云南岩溶不同石漠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云南省巧家县尖山自然村不同治理措施(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下石漠化草地各经济类群植被盖度、高度、密度、鲜草产量等进行连续3年的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下各经济类群草地植被盖度、高度、密度和鲜草产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一年内均呈单峰曲线,8月份达到最高,出现峰值。从不同年份相同季节上看,随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和封育草地内大多数优良牧草的盖度、高度、密度和鲜草产量、优良牧草比例及年鲜草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杂类草则随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天然草地(对照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