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内蒙古科尔沁地区牛固图小流域为例,阐述了该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模式建立的整体规划及具体布设,并分析了其效益.结果表明,通过对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综合模式治理,将流域治理,区域特色,市场推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为我国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模式探索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对紫花苜蓿(金皇后)出苗与保苗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土壤质地,苜蓿出苗和保苗所需的土壤水分不同,苜蓿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下限:沙土为4.4%,粘壤土为7%;苜蓿保苗土壤含水量下限:沙土为4%,粘壤土为6%;无论是出苗还是保苗,栽植苜蓿所需的含水量沙土都低于粘壤土.大田沙地试验表明:随着苜蓿出苗时间的延长.苜蓿根系不断向下延伸,对苜蓿死亡起决定作用的土层也不断增厚,播种出苗1~5d内,O~5cm土层含水量起决定作用;播种出苗6~9d内,影响苜蓿生命的土层达到5~10cm;播种出苗9~18d内,影响苜蓿生命的土层达到10~15cm.只有当整个根系层的土壤水分全部低于4%时,苜蓿才会死亡,局部水分低于4%时苜蓿仍可存活.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区沙质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作物留茬和建设农田防护林对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残茬留量对农田土壤风蚀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仅留茬措施不能根本性遏制农田土壤风蚀;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均高于平沙地农田,其中〉10m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分别为2.9cm和289.5t/hm2;农田防护林带内的平均风蚀深度和平均土壤风蚀量分别为0.38cm和38.85t/hm2,仅为林带外的18.10%和18.49%,说明在该区建立农田防风林(网)是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奈曼旗兴隆沼为研究对象,通过28年实地调查与观测,提出了半干旱退化沙地人工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恢复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退化沙地人工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恢复模式建成后,该地区控制流沙面积达1 806.7 hm2,农作物的光合利用率由原来0.41%(1977年),提高到0.77%(1989年),农田土壤风蚀模数减小了6.09倍,土壤养分损失量减少了74%,防风固沙效益提高了83.57%。  相似文献   
5.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也给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困难面前,通辽市库伦旗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在"一事一议"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身水保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以通辽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东树项目为例,介绍了"两工"取消后调动农民积极投劳的经验,指出了当前重点治理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甘草的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甘草市场供不应求 ,野生甘草资源濒临枯竭 ,采用人工栽培技术发展甘草生产 ,将是保护草场 ,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举措。介绍了从甘草育苗到成品甘草收获的一整套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地下滴灌技术在紫花苜蓿种植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不同滴灌带布设方式对紫花苜蓿的植株高度、茎粗、分枝数、根系生长、根系密度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滴灌在人工牧草种植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滴管带埋设深度和间距不同对苜蓿各个生育期生长特性指标影响不同.在苗期,埋设深度为10 cm间距为90 cm的处理,有利于苜蓿生长.从分枝期起,埋设深度为30 cm、间距为90 cm的处理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8.
通辽市风沙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辽市风沙区面积 2 96 15 2km2 ,在本市各旗县均有分布。区内风沙土所占比重大 ,植被盖度低 ,加上乱垦滥伐、过度放牧等 ,致使土地沙化、草原荒漠化进程加快。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 ,并造成水库、河道严重淤积 ,生态环境恶化。防治风沙区水土流失 ,应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实施封育措施 ,设置沙障固沙 ,耕作区采用作物留茬 ,积极营造水保林 ,建立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