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9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正> 鸡喜食砂,喂砂对鸡有益,这是众所周知和在生产中也已体会到的。但喂砂究竟对鸡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及其程度如何?过去研究和报道的尚少。本试验探讨喂砂的作用和影响及其程度;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一)于85年10月24日——85年12月14日进行。试验期为50天。(二)试验对象为AA品种肉用鸡。(三)试验由三人专门负责。按饲养管理规程、防疫措施和试验计划进行。(四)试验规程及技术措施:1、分组:试验采用两组对比法进行。按公母、大小、强弱等随机把供试鸡分为均等的两组  相似文献   
2.
<正> 根据广东畜禽良种繁殖场鸡场二十多年来的养鸡经验,通风透光见阳干爽的舍栏;优良的品种,强壮的种苗;稳定喂给多样化而又全价的饲料;科学的饲养管理;严格的防疫卫生制度;适当的药物预防,是可大大地减免疾病发生的。但由于客观和主观上许多原因,疾病也会发生。在未能确诊是发生了什么疾病,难以对因、对症治疗时,应迅速确实地采取如下应急——基本措施,来控制疾病、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3.
目前饲养肉鸡的肉料比低于1∶2者不多,盈利甚微。为探讨提高饲料报酬,增加饲养效益的途径与方法,于85年10月26日至12月14日,按现广用的大群生产,舍饲离地笼棚饲养的形式,并吸取了其中成败的经验教训抓住了选育壮苗、预防疾病、减少浪费、促进食欲、防止“僵鸡”这五个环节,进行了为期五十天的饲养试验。最后取得了肉料比为1∶1.875的可喜效果。从而又更多地找到提高饲料报酬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广东畜禽良种场每年生产肉鸡近10万只。育成率稳定在96%左右,料肉比在2.1∶1左右(部分已达2∶1),56日龄平均体重达1.8公斤,上市饲养期已缩短至50天。所产肉鸡外观好、肉质佳,很受消费者欢迎,经济效益也稳步提高。现将该场的饲养管理方法概述如下。一、选养良种(其中以红布罗鸡,AA鸡为最佳)和健壮仔鸡(出壳重40克以上,无潜伏疾病及孵化后遗症者)。二、实行离地(育雏笼育雏,棚架育肥)饲养。三、全入全出,即同一鸡舍所饲养的鸡,同时进舍育雏,又同时出舍销售,绝不中途掺养、并养的饲养制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东、广西各地畜禽场及基层牧医人员的生产实践和经验体会,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两地区的生产实践证明,红泥有防治因缺铁、钙、钾、钠、磷等矿物质而引起的贫血、佝偻病、软骨病、软蛋壳、异嗜癖、咬癖、啄癖等疾病的效果。喂红泥可使畜禽皮肤和粘膜红润、羽毛光滑、生长发育良好、抵抗力增强,从而减少疾病。红泥中的胶粘物质(主要为三氧化二铝)有保护消化道粘膜作用。红泥的酸性物有收敛作用,能防治下痢,尤其是小猪白痢。用红泥浆涂抹皮肤,有防治昆虫叮咬、湿疹、疥癣、疔疮的作用。用红泥浆涂抹皮肤创伤,有防止污染、感染、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肉鸡饲养的肉料比的好成绩仅为1:2左右。为探讨提高饲料报酬,增加饲养效益的途径与方法,我们于1985年10月26日至同年12月14日,按现行的大群生产、笼棚饲养、舍饲离地的形式,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抓住选养良种、培育壮苗、预防疾病、减少饲料浪费、促进食欲、治疗弱病鸡等项  相似文献   
7.
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曲霉菌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以舍饲笼养为主的养鸡业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饲养成绩和经济效益,是发展养鸡业的极大障碍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据笔者了解,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鸡场及广州、深圳、宝安、南海等地鸡场和养鸡专业户,在生产实践中,均积累有许多对预防鸡呼吸  相似文献   
8.
<正> 红泥(红色粘土)是我国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取之容易、用之不竭的主要泥土。化学成份主要有二氧化硅(SiO_2)、三氧化二铝(Al_2O_3)、三氧化二铁(Fe_2O_3)、二氧化钛(TiO_2)。次有氧化钾(K_2O)、氧化锰(MnO)、氧化钠(Na_2O)、氧化镁(MgO)、氧化钙(CaO)、五氧化二磷(P_2O_5)。还有有机质。氢离子浓度(PH值)为4.5左右而呈酸性。向来主用于种植、建筑、铺路。在牧医上的应用的范围之厂,潜力较大,但尚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南郊黑白花育成牛18头,在1987年4月上旬先后有12头发生红眼病——眼结膜炎(包括眼球结膜炎、眼睑结膜炎)。主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