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8年11月21日,农业农村部通报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为追溯这起非洲猪瘟疫情的来源,怀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从生猪调运、饲料、泔水、生物安全等风险因素入手,结合流行病学关联养殖场血清以及饲料、泔水、关联屠宰场环境及冻库冷冻猪肉产品等样品的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非洲猪瘟传播的可能途径。调查结果显示:疫情猪场2018年10月曾使用收购的泔水喂养生猪;泔水、冷冻猪肉产品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9%(3/348)、25.6%(10/39),而血清和饲料样品全为阴性;在冻库、餐饮机构和销售终端检出ASFV核酸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7%、1.8%、7.7%。调查分析显示,该疫情猪场的泔水饲喂时间、发病时间与ASFV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相符,且与泔水有关联的某物流公司冻库猪肉被产品检测出ASFV核酸阳性。综上表明,泔水喂养引起该非洲猪瘟疫情的可能性最大。依据调查结果,采取严格生猪及其产品移动监管,强化落实禁止泔水饲喂政策,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兽医系统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怀化市县级兽医实验室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县级兽医实验室存在的问题,针对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检测能力不足、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8年11月18日,湖南省鹤城区在进行排查时发现黄金坳镇某养殖户有生猪出现不明原因死亡,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非洲猪瘟(ASF)疫情。溯源调查和监测结果显示,疫情传入的来源可能途径为泔水饲喂生猪,病毒来源可能为输入性猪肉产品。怀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防止了ASFV的传播和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4.
2018年6月对铜仁市某养殖户的发病猪进行诊断与防控,通过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的检查及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确诊,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防控。结果表明:该养殖户发病猪为猪伪狂犬病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与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采取治疗及综合防控措施1个月后,发病猪痊愈,治愈率达89%。  相似文献   
5.
2017年8月1日,会同县在开展全县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时,在马鞍镇某一养羊户存栏的30只山羊中抽检19份血清样品初检8份阳性,经怀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2份阳性。为掌握疫病的发生原因、调查疫病可能来源和扩散风险等,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人员迅速赶赴该养羊专业户养殖现场,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样品采集等方式开展了紧急调查。调查发现,本次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的原因为养羊专业户私自从广州批发市场购入30只绒山羊,未进行检疫。现该羊群已全群扑杀,并与卫生部门联防联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有效的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怀化市屠宰场健康猪群病原的隐性感染情况,使用荧光PCR检测技术对市内2个屠宰场共360份健康猪扁桃体进行了口蹄疫病毒(FMDV)、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等主要猪病原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屠宰场内外观健康猪群中的病原阳性率分别为PCV2 82.78%、PRRSV 13.61%、HP-PRRSV 3.89%、PRV 3.89%、FMDV 3.06%、CSFV 0。表明健康猪群中携带PCV2比较普遍,其他病原也有一定的携带率。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作为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吉林四平地区是东北地区三大粮仓之一,该地区粉黏壤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情况虽然重要,却鲜有人进行研究。在该地区的农业土地区域采集6个土壤样品点,应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并利用样品中的优势类群与土壤理化性质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CA)以及方差分解分析(VPA),以确定该地区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共同影响细菌、真菌优势类群的环境因素是pH值和铵态氮含量。方差分解分析(VPA)结果则又进一步指出,铵态氮含量、土壤pH值及土壤黏粒程度分别解释了15.73%、22.84%、16.81%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原因;铵态氮含量、土壤pH值、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分别解释了24.32%、20.74%、22.37%的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原因。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统计学研究,可以为东北地区粉黏壤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