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测定了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 Bleeker)幼鱼(8.0~110.1 g)的消化道指数和不同体重组(10 g、30 g、50 g)幼鱼的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结果:(1)长薄鳅幼鱼肝指数平均为(1.400±0.004)%,比肠长平均为(0.418±0.080),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相关,相关式为:W=0.019L2.818 1(R2=0.948,P<0.01,n=43);鱼体肥满度在30 g组中最高。(2)各部位消化酶活性均以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各体重组淀粉酶活性在肝胰脏中最高(P<0.05);蛋白酶活性在胃和中肠中较高;脂肪酶活性沿消化道从前至后升高;(3)各部位淀粉酶活性在各体重组间变化不大,胃蛋白酶、肠段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体重增加而下降。本研究认为长薄鳅幼鱼为杂食、偏肉食性,其消化酶活性存在组织特异性,体重30 g左右是其营养需求转变或者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不同摄食状态下南方鲇幼鱼肠道黏液细胞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分析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在正常摄食节律下摄食前(S0d)、摄食后64 h(S0d-64h)、饥饿16d(S16d)、饥饿32 d(S32d)以及饥饿后首次恢复摄食64 h(S16d-64h,S32d-64h)肠道各类型黏液细胞的反应特征。结果发现,摄食后肠道各部位黏液细胞总数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其中前肠减少最为显著(P<0.05);中肠和后肠II型黏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中肠的III型黏液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肠腔中黏液增多,黏液细胞呈空泡结构。S16d组和S16d-64h组前肠和中肠的I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III型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S32d组和S32d-64h组前肠各类型细胞数量以及黏液细胞总数变化不明显(P>0.05);中肠的II型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IV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饥饿和恢复摄食后肠各类型黏液细胞数目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南方鲇幼鱼肠道黏液细胞的摄食反应明显;饥饿胁迫以及恢复摄食后肠道黏液细胞的反应特征与肠道各段的生理功能相适应;面对营养胁迫时,肠道前段能迅速调节黏液细胞的数目,而后肠基本不变,可能是该鱼应对营养缺乏的保护性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