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为探索礁膜(Monostroma nitidium)配子体生长的适宜氮、磷浓度需求,以NaNO_3为氮源、KH_2PO_4为磷源,在不同氮(0、10、20、40、60、80μmol/L)、磷(0.5、1、2μmol/L)浓度梯度下,室内培养礁膜配子体7d,测定各处理组藻体的生长率、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结果表明,藻体生长最适氮、磷浓度比值为20∶1;且氮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礁膜配子体生长率取得最大值(13.80%/d);氮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分别为0.320 7mg/g、0.170 8mg/g和0.103 6mg/g);氮浓度为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9.03mg/mL)。  相似文献   
2.
以郑58和B73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基于玉米48k液相探针捕获技术对株高和穗位高进行QTL定位和全基因组选择探究。结果表明,检测到20个株高的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13%~31.67%;检测到18个穗位高的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1.20%~27.49%,在4号染色体上的bin4.09区间发现存在1个同时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主效QTL。通过改变训练群体大小和标记数目,用R语言软件的rrBLUP包对株高和穗位高进行全基因组选择,结果发现,株高和穗位高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79和0.76。预测精度随着训练群体大小的增大而增加,当训练群体大小为50%时即可获得相对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精度会随着标记数目的增加而增大,当标记数目为500时即可获得相对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暴雨条件下典型红壤区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后生物结皮覆盖对坡面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通过模拟降雨和室内分析试验,探究不同结皮覆盖度(0,20%,40%,60%,80%)坡面的土壤物理属性、水动力学特征及产流产沙过程。结果表明:(1)生物结皮覆盖下的红壤坡面土壤黏结力平均增加13.26%,土壤容重与穿透阻力平均分别减小8.97%和61.51%,表明生物结皮可有效增强红壤区坡面土壤稳定性,提升土壤抗蚀能力;(2)相较对照坡面,其余盖度坡面均可有效改善水流流态,坡面径流剪切力介于0.08~0.12。水流功率和断面单位能量分别减小12.22%~78.89%,8.32%~53.15%,坡面阻力系数增大1.09~1.50倍;(3)各生物结皮盖度坡面减流、减沙效益分别介于12.50%~78.76%,17.03%~94.31%,其中高覆盖度(80%)坡面土壤侵蚀强度较小。研究结果为有效防治红壤区坡面水土流失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坡面植草措施实施中植被在不同生长阶段水土保持效益的演变规律,设置条带型(D1)、随机型(D2)、斑块型(D3)3种不同植草格局坡面,并以侵蚀退化裸地坡面(CK)作为对照开展试验,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监测整个植被生长过程中的坡面土壤侵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的生长可显著提升坡面的水土保持能力,随着植被生长阶段的推进,坡面的产流产沙量明显下降,减流效益达20.74%~79.03%,减沙效益达97.42%~99.40%,但在不同降雨类型下,随着植被生长,坡面减流减沙效益表现出的递增变化规律具有差异。(2)植被生长能逐渐削弱降雨因素对坡面产沙的影响,使得坡面减沙率在不同雨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最终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不同雨型间坡面减流率的差异在植被生长各时期皆较大。减流率、减沙率与植被生长时间二者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大于0.491和0.792。植被生长指标(分蘖数、盖度、株高)与坡面产流产沙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从整个植被生长过程来看,3种植草格局的水土保持效益大小表现为D1>D3>D2,在植被生长的前期以及前中期,高植株密度的分布格局强于低植株密度分布格局,后期各格局差异较小。研究结果为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严重侵蚀退化地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1951-2018年韶关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雨是引起土壤水蚀的主要动力因子之一,为探讨韶关市不同量级降雨对土壤水蚀特征造成的影响,选取1951—2018年韶关市逐日降雨量数据,采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利用变异系数、趋势系数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各量级降雨侵蚀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68年来韶关市年均降雨侵蚀力为9 314(MJ·mm)/(hm~2·h·a),变异系数为0.29,属于中等变异;(2)年降雨量、降雨日数、侵蚀性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均呈上升趋势,而非侵蚀性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则呈下降趋势,且暴雨量和暴雨侵蚀力呈较明显上升趋势,说明韶关市降雨更为集中,降雨侵蚀力增加;(3)大雨以上量级的降雨日数和降雨量占总降雨日数和总降雨量的比例分别为43.91%,51.15%,而其引起的降雨侵蚀力占总降雨侵蚀力比例却高达77.05%。研究结果为韶关市的土壤侵蚀的监测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雄穗大小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合成的养分分配,进而影响雌穗发育以及由此决定的穗行数、行粒数、结实率、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本研究用优良自交系郑58和B73构建的F2:3家系诱导单倍体,通过48K液相杂交探针捕获技术获得基因型,结合多环境单倍体表型数据,对雄穗相关性状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ICIM)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采用(ridge regression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RRBLUP)模型探索全基因组选择中训练群体大小及SNP标记数目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雄穗主轴长、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和总分枝数遗传力分别为0.82、0.88、0.84和0.88。雄穗主轴长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bin1.03和bin4.09,表型贡献率为6.02%和11.10%。一级分枝数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bin1.05和bin4.05,表型贡献率为9.17%和11.75%。二级分枝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bi...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控制玉米叶宽的关键QTL位点,为选育具有理想株型的玉米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自交系B73和郑58为亲本构建F2∶3家系,采用液相48k探针捕获技术检测基因型,对多环境下玉米叶宽表型进行QTL定位和全基因组选择。【结果】叶宽在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变异项都具有显著差异,遗传力为0.39。共检测到12个穗位叶宽相关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3、4、5、8和10号染色体,表型贡献率为3.75%~16.17%。位于bin 1.06和bin 5.01的2个QTL在多环境下被检测到,具有环境稳定性,其中位于bin 5.01的QTL为主效位点,可用于精细定位研究。当SNP标记个数为300、训练群体占总群体50%时即可得到较好的预测精度。【结论】玉米叶宽是由主效多基因控制的,全基因组选择可以加速玉米叶宽性状的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