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综述了天然水域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容量的4种研究方法,分析各研究方法的特点,以期为科学地选择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疆主要污灌区养分资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七个主要污灌地区养分含量的研究表明污灌区钾含量丰富,氮素含量不足,磷缺乏。库尔勒地区污灌时间最长,养分含量丰富;昌吉地区养分含量属中等水平,其它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养分缺乏状况。与新疆土壤普查资料对比,污灌后,土壤的C/N比差异不大9.86—13.85;供磷强度有所改善,均>1%;但供氮及供钾能力并没有显著改善,部分地区的供肥强度极低。相关性研究分析表明,土壤中大部分养分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现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只有全钾与之无相关性;其它养分之间也存在相关性,但是部分养分之间的相关性是由于有机质含量干扰所致。  相似文献   
3.
新疆污灌区重金属含量及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新疆污灌区土壤中Cu、Zn、N i、Cr、Pb五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Zn、N i、Cr、Pb主要富集在0—20cm表土中。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污染综合指数评价均为安全级。新疆污灌表土中Cu、Zn、N i、Cr、Pb以残渣态为主,水溶态和可交换态比例低,其中Cu、Zn、Pb的潜在生物可利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污水灌溉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国内外污水灌溉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规律,重金属污染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控制污水灌溉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与对策,今后污水灌溉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与展望5个方面概述了污水灌溉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为下一步开展污水灌溉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3年5-9月对乌鲁木齐塔桥湾水库渔业水质展开了调查,通过监测酸碱度(pH)、叶绿素a(Chl-a)、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非离子氨(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溶解氧(DO)、水温(T)、蓄水量(V)共计11个项目,分析水库水质。利用相关性分析、单项污染指数、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及主成分分析,对乌鲁木齐塔桥湾水库渔业水质的质量现状和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质呈弱碱性,pH月均值在7.45~8.59;NH3-N、NH4+-N、TN、CODMn、TP均严重地超过渔业水质标准限值;月均氮磷比为20.31~156.60:1,月均综合营养指数为58.9~78.3,水体一直处在氮元素过剩和富营养状态,营养盐和有机物是塔桥湾水库的主要污染物。水库多项水质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中营养盐TN、TP、NO2--N、NH4+-N 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42~0.890,蓄水量与TN、TP、NO2--N、NH4+-N、NH3-N、pH、Chl-a的相关系数在0.585~0.943。主成分分析表明,营养盐和有机物对水质的影响随时间而改变,5-8月,营养盐对水质的影响作用减弱,有机物、水温和溶解氧对水质的影响作用增强。积累的数据为新疆渔业养殖提供了资料,为渔业主管部门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提供参考,并对我国现有渔业水质标准中的氨氮和非离子氨指标规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质环境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的质量现状和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总大肠菌群、汞、镉、铅、铬、砷、铜、锌、氟化物、挥发性酚、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六六六(丙体)、滴滴涕(ο,ρ'-DDT、ρ,ρ'-DDT、ρ,ρ'-DDD、ρ,ρ'-DDE)15个项目。结果表明:两种水质的合格率较高,水源水为90%,养殖水为70%。水源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总大肠菌群,养殖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总大肠菌群和氟化物。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新疆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均为尚清洁,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54和0.92。不同种类水源水综合污染指数从低到高依次为地下水<湖水<河水<水库水;不同区域养殖水综合污染指数从低到高依次为东疆<南疆<北疆。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博斯腾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早期发育阶段繁殖水域的生境特征,于2014年3-4月对白海子及相邻水域的水体理化因子、鱼类组成、高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鲈在3月进入繁殖期,4月结束;虽然鱼类种类组成相似,但繁殖期白海子河鲈优势度明显高于相邻水域,白海子是河鲈主要繁殖水域;繁殖期水温8~17℃,繁殖盛期水温11~14℃,繁殖水深(1.4±0.2)m,DO(6.8±0.1)mg/L,pH 7.9,电导率(46.5±0.4)ms/m,矿化度(351.7±2.4)mg/L,总磷(0.02±0.00)mg/L,总氮(1.18±0.07)mg/L,氨氮(0.98±0.00)mg/L,叶绿素a(0.32±0.01)μg/L;白海子高等水生植物由臭轮藻(Chara foetida)单一群落构成,覆盖率约88.1%,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154.7 ind/m~2和8346.4 g/m~2,相邻水域则由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mus)和白睡莲(Nymphaea alba Linn)等群落构成,覆盖率约66.7%,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1.7 ind/m2和2 097.8 g/m~2。白海子采集底栖动物5种,为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 Larve)幼虫、小斑蜻(Libellula quadrimaculata)幼虫、长叶瘦蟌(Ischnura elegans)幼虫、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扁旋螺(Gyraulus comperssus),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分别为23 150 ind/m~2、76.663 g/m~2;其中,栖于底泥的底栖动物仅羽摇蚊幼虫,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6.0±117.2)ind/m~2、(7.478±1.320)g/m~2,附着于臭轮藻茎叶表面的底栖动物有羽摇蚊幼虫、小斑蜻幼虫、长叶瘦蟌幼虫、耳萝卜螺和扁旋螺,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2 414 ind/m~2、69.185 g/m~2。相邻水域底泥及水生植物茎叶表面均未采集到底栖动物。水温、透明度及水深是影响河鲈繁殖水域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素,而附卵基质则是主要的生物因素;河鲈选择臭轮藻作为附卵基质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其在避害、栖息、摄食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博斯腾湖水生植物地上部分的 Na、K、Ca、Mg、Cl、N、P 7种元素的测定,发现不同水生植物盐分(Na、K、Ca、Mg、Cl)的积累能力不同,表现为:沉水植物(18.96±8.81)%>浮叶植物(5.70±0.20)%>挺水植物(4.07±1.78)%,沉水植物盐分含量显著高于挺水植物及浮叶植物。浮叶植物N累积量最高(2.94±0.73)%,其次是沉水植物(1.74±0.86)%,最低的是挺水植物(0.94±0.31)%。P平均含量在0.05%~0.10%。方差分析表明,3类水生植物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沉水植物盐分含量受其生长环境影响,大湖区沉水植物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小湖区。相关性分析表明,沉水植物元素组成与水质因子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矿化度(TDS)都存在密切关系。不同种类的沉水植物元素组成不同,金鱼藻([WTBX]Ceratophyllum demersum)的盐分积累量显著小于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WTBZ],金鱼藻的N含量显著大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9.
新疆某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新疆某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方法]2016年对新疆某水库10个采样站位的浮游植物及水体主要理化因子进行了3次调查。[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6种(属),其中优势种(属)10种。种类组成上,由春季的金藻-硅藻型转变成夏季硅藻-绿藻型再到秋季蓝藻-硅藻型。浮游植物总平均生物量为7.32 mg/L,生物量季节变动显著,春季高于夏季,秋季最低。垂直分布方面,春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生物量表层均高于中层和底层,秋季各水层间差异不显著。PCA分析显示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从春季到秋季的显著梯度变化情况,入库水流与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结论]研究结果为水环境评价与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博斯腾湖轮虫群落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内陆干旱区湖泊轮虫群落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博斯腾湖17个站位的轮虫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探究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演替规律,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了博斯腾湖轮虫物种和多样性对环境变量的响应,为博斯腾湖水环境评价与保护、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背景资料。结果表明:(1)调查期间共鉴定轮虫41种(属),各季节优势种类共8种。夏季优势种类主要为胶鞘轮虫(Collotheca sp.)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低温期的优势种群为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2)博斯腾湖轮虫密度为0.2~174.0个/L,总平均密度为25.5个/L,生长繁盛期主要出现在春、夏季且受工农业等人为影响较多的浅水区,秋、冬季密度显著降低;(3)水体综合营养指数(TLI)的波动(31.15~46.28)对博斯腾湖轮虫密度的影响不大;(4)水温是影响轮虫群落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水温升高、轮虫多样性增加。轮虫种类分布对p H变量的响应较敏感,p H较高时,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形成优势,p H较低时,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和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形成优势。随着总有机碳预测值的增加,轮虫群落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