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并于1983年人繁成功,同年大口黑鲈从我国台湾省引进广东省,现已作为优质鱼类进行推广,成为国内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对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所采集的蓝鳃太阳鱼亲代、人工繁殖获得的F1-F3代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较好的16条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42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48.3%.三代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8.4%、50.8%、45.7%.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323、1.325、1.125.随着选育的进行,上述各项参数的计算值逐渐降低,反映出选育群体在遗传上逐渐得到纯化,基因型逐步趋向纯合、稳定,经进一步的选育可望获得较稳定的品系.  相似文献   
3.
用RAPD技术对广东省佛山地区、浙江省菱湖地区和江苏省吴江地区的养殖大口黑鲈3个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用17条随机引物对3个群体共90尾大口黑鲈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23个位点,平均每条随机引物扩增出7.24个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43.09%;佛山、菱湖、吴江养殖大口黑鲈群体内的相似系数为0.8699、0.8922、0.8780;Nei指数分别为0.1734、0.1165、0.1543;佛山与菱湖、菱湖与吴江、佛山与吴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657、0.512、0.1366.这表明,3个群体都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其中佛山群体最高,菱湖群体最低;佛山和菱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佛山与吴江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用MEGA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佛山与吴江群体首先聚在一起,后与菱湖群体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1龄草鱼苗种培育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最关键环节,其成活率的高低,规格的大小,直接影响草鱼商品鱼的效益。2010年,吴江市水产公司在1龄草鱼培育期间,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胆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的草鱼高效健康养殖模式,成功的将1龄草鱼成活率提高到87%,出池规格平均达86g。现就有关草鱼的鱼种培育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的目的是对草鱼传统品系(长江原种)和改良品系(长江与珠江杂交)在生长和抗病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草鱼改良品系较传统品系无论是在生长速度,还是成活率方面均有较大提高,经济效益也得以改善.现将该试验草鱼一龄鱼种养殖过程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MyoD1和MyoD2基因特征及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和RACE法,分离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MyoD1和MyoD2基因全长cDNA。结果显示,2种罗非鱼MyoD1全长均为1090bp,包括5′非翻译区(UTR)137bp,3′UTR50bp,开放阅读框(ORF)903bp,编码300个氨基酸,其中第110~161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33~249个氨基酸为helixIII结构;MyoD2全长均为1478bp,包括5′UTR215bp,3′UTR471bp,ORF792bp,编码263个氨基酸,其中第91~142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12~228个氨基酸为helixIII结构。2种罗非鱼MyoD1与其他鱼类MyoD1的相似性为73%~92%;MyoD2与其他鱼类MyoD2的相似性为74%~79%。系统发育树显示,MyoD1和MyoD2分属两支,MyoD1所反映的不同鱼类间的亲缘关系符合传统分类。2种罗非鱼的MyoD1、MyoD2cDNA序列之间只存在个别碱基的差别,而氨基酸序列一致;奥利亚罗非鱼MyoD1的2个内含子均比尼罗罗非鱼的长。根据MyoD1内含子2的差异构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基因混杂的标记,对形态上典型的15尾奥利亚罗非鱼、18尾尼罗罗非鱼及15尾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鉴定。结果其中1尾奥利亚罗非鱼中在MyoD1位点混杂了尼罗罗非鱼的基因,尼罗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则与预期的一致。该研究为选择基因纯合的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提供了新的分子手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RT-PCRRACE法,分离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MyoD1MyoD2 全长cDNA结果显示,2种罗非鱼MyoD1全长均为1090 bp,包括5′ 非翻译区 (UTR) 137 bp,3′ UTR 50 bp,开放阅读框 (ORF) 903 bp,编码300个氨基酸,其中第110~161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33~249个氨基酸为helix III结构;MyoD2全长均为1478 bp,包括5′ UTR 215 bp,3′ UTR 471 bp,ORF 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其中第91~142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12~228个氨基酸为helix III结构。2种罗非鱼MyoD1与其他鱼类MyoD1的相似性为73%~92%;MyoD2与其他鱼类MyoD2的相似性为74%~79%。系统发育树显示,MyoD1MyoD2分属两支, MyoD1所反映不同鱼类的亲缘关系符合传统分类2种罗非鱼的MyoD1MyoD2 cDNA序列之间只存在个别碱基的差别,而氨基酸序列一致;奥利亚罗非鱼MyoD12个内含子均比尼罗罗非鱼的长,差异明显。根据MyoD1内含子2的差异构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基因混杂的标记,对形态上典型的15尾奥利亚罗非鱼、18尾尼罗罗非鱼及15尾奥尼罗非鱼 [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 (♀)]进行鉴定,结果其中1尾奥利亚罗非鱼中在MyoD1位点混杂了尼罗罗非鱼的基因,尼罗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则与预期的一致。这为选择基因纯合的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提供了新的分子手段。  相似文献   
8.
吉富罗非鱼IGF-1基因的基因型对生长和体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对6尾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GIFT)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外显子1-部分内含子2和外显子3-部分内含子4序列,共找到3个SNPs位点,分别为内含子1_A1307G、内含子1_G1319T和内含子3_C6T.使用PCR-RFLP法检测了5个家系共121尾吉富罗非鱼在内含子1_A1307G和内含子3_C6T的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内含子1_A1307G与雌鱼增重和体厚/体长值均显著相关(P<0.05),但与雄鱼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内含子3_C6T与雄鱼和雌鱼的增重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相关(P<0.01),与雌鱼体高/体长显著相关(P<0.05).为了验证所选标记在其他家系的表现,本实验检测了来自60个家系的417尾吉富罗非鱼在内含子1_A1307G、内含子3_C6T的基因型与增重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具有相同趋势.本实验筛选到与吉富罗非鱼体型和增重相关的SNP位点2个,可作为辅助育种标记.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津鲢和长江鲢各36尾,用16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微卫星位点在2个群体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05个,基因型241种,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3~15个,平均6.6个,基因型4~37种,平均15.1种。2个鲢群体平均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5393和0.5392,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887和0.5762,结果表明该2个鲢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2个鲢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602和0.54,固定系数(FIS)表明这2个鲢群体表现为杂合子缺乏(FIS0)。2个鲢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566,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21,说明仅有2.1%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剂量为5、4、3、2和1Gy的60Co-γ射线对草鱼受精卵开展辐照试验,以0Gy辐射为对照组。发现草鱼受精卵承受的最大辐照剂量为3Gy。72日龄的2Gy辐照剂量草鱼的平均体重4.8g、平均体长5.2cm,分别比对照组快41.2%、15.6%,成活率为49.6%,均高于其他试验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