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在不同流量调度措施下对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影响。通过考虑中华鲟生境需求特性建立了中华鲟产卵场的物理栖息地模型,根据模型得出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变化来量化不同的流量调度措施对其产卵场质量的影响,然后利用实测的中华鲟产卵量和资源量数据来验证和评价物理栖息地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从而进行合理的生态流量决策。结果发现,年平均适宜栖息地面积的变化曲线与中华鲟的产卵量和资源量变化曲线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适宜栖息地  相似文献   
2.
收集了葛洲坝修建以来中华鲟产卵场20多年的系列水文资料和中华鲟产卵量资料,在分析了中华鲟产卵期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P-III型生物分布曲线作为理论分布曲线,建立了产卵场的流量频率模型和水位频率模型,并分析了中华鲟在产卵期10月和11月分别产卵的概率值。在分析产卵场水文要素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以水位、水深、流量、流速等水文参数为自变量,以中华鲟繁殖亲鱼尾数、产卵量为倚变量,构建了多参数生态水文学模型,并率定了相应的系数,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本项研究为三峡工程的优化调度提供设计理论依据,对中华鲟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在不同流量调度措施下对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影响。通过考虑中华鲟生境需求特性建立了中华鲟产卵场的物理栖息地模型,根据模型得出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变化来量化不同的流量调度措施对其产卵场质量的影响,然后利用实测的中华鲟产卵量和资源量数据来验证和评价物理栖息地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从而进行合理的生态流量决策。结果发现,年平均适宜栖息地面积的变化曲线与中华鲟的产卵量和资源量变化曲线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适宜栖息地面积可以反映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质量;并通过不同流量工况的计算,进行最佳生态流量决策。利用该物理栖息地模型可以有效地量化流量改变对目标物种栖息地质量的影响,为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生态水利调度提供评估和决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四大家鱼”的产卵、繁殖与水文、水力学条件密切相关。以长江黄石段“四大家鱼”产卵场为例,采用河道平面二维数学模型预测分析不同特征流量下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对本江段流态、水位、流速等水文变化的影响,进而研究航道整治工程对“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影响。研究表明,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最枯流量下,3道潜丁坝均在水面2.5m以下,不会对鱼类产生阻隔;潜丁坝区域从洪峰开始上涨到最高时,流速最大变化为-0.038~-0.05m/s,占产卵流速4.2%~15.2%;水位变化3~5mm。工程运行后基本不改变“四大家鱼”适宜产卵流速,基本不会影响“四大家鱼”现有产卵场所需的产卵水文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