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解淡水贝类是否存在组织蛋白酶L的亚型及其亚型的免疫相关作用,本实验利用已构建的池蝶蚌血细胞全长c DNA文库,筛选获得与之同源的EST序列,结合RACE技术进一步克隆了池蝶蚌一个新的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c DNA全长,命名为Hs Cts L1-like基因(Gen Bank登录号为KF015273)。该序列全长为1280 bp,5′-非翻译区(5′UTR)为31 bp,3′-非翻译区(3′UTR)为256 bp,开放阅读框区(ORF)为993 bp,编码33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6.86 ku,理论等电点为6.23。序列分析结果显示,Hs Cts L1-like与其他软体动物相对应序列具有共同结构特征,包含信号肽、前肽抑制域和成熟肽三部分,在其他物种中已鉴定的Cts L签名序列标签(ERF/WNIN、GNFD、GCXGG和QCHN等)在Hs Cts L1-like中均可找到。其氨基酸序列同缢蛏Cts L1(AGL33704.1)同源性最高,达67%;与报道的三角帆蚌Cts L(ADV03094)和池蝶蚌中另一个Cts L(AEX88474)仅均为52.9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s Cts L1-like与缢蛏、长牡蛎和合浦珠母贝的Cts L1聚为一分支,推测Hs Cts L1-like属于Cts L家族中的亚型1。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显示,Hs Cts L1-like m RNA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卵巢和精巢。注射鳗弧菌后,血细胞和肝脏Hs Cts L1-like m 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暗示其是一个免疫有关的基因,参与了池蝶蚌的先天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2.
3.
用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 (Aeromonaspunctataf.intedtinalis)福尔马林灭活菌苗免疫兴国红鲤 ,于免疫后 2 0d和 4 0d对其脾、胸腺、头肾和体肾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总值 (含原始型、未成熟和成熟型细胞的百分比值 )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免疫后 2 0d和 4 0d ,脾中淋巴细胞总值显著增加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值则显著减少。头肾中淋巴细胞总值稍有增加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总值在免疫后 2 0d减少 ,免疫 4 0d增加。体肾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总值在 2 0d和 4 0d均为增加。胸腺中淋巴细胞总值在 2 0d无变化 ,4 0d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4.
兴国红鲤外周血细胞对不同抗原免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A组)、鱼害粘球菌的灭活菌(B组)和PHA加佐剂(C组)分别免疫兴国红鲤。在免疫20d后的外周血中,实验组的小淋巴细胞百分比值有所增高,同时大淋巴细胞数量在A、B两组上升,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两值下降;免疫40d后,小淋巴细胞值在A、C两组中上升,在B组中则下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的方法,对人工选育池蝶蚌的3个世代的8种组织(心、肝、肾、外套膜、性腺、鳃、斧足、闭壳肌)的酯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研究,比较了不同组织的相对迁移率及酶活性大小.结果表明,池蝶蚌的EST和MDH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不同世代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表明其经人工选育后已初步成为一个纯系,遗传性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珍珠产业体系关键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珍珠产业现状 我国是珍珠生产大国。2003年~2008年间,我国原珠产量在1200吨/年~1800吨/年之间波动,其中产量峰值出现在2005年~2007年,达到1600吨/年~1800吨/年,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0%以上。目前全国淡水珍珠产地主要集中在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地,海水珍珠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的方法, 对人工选育池蝶蚌的3 个世代的8 种组织( 心、肝、肾、外套膜、性腺、鳃、斧足、闭壳肌) 的酯酶( 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 )进行研究, 比较了不同组织的相对迁移率及酶活性大小。结果表明, 池蝶蚌的EST 和MDH 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 不同世代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表明其经人工选育后已初步成为一个纯系, 遗传性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和鉴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的eIF-5A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和适应性进化。【方法】在克隆草鱼eIF-5A全长cDNA的基础上,利用ORF finder、SMART等在线软件对草鱼eIF-5A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PAML 3.15软件包中的密码子替换模型检测eIF-5A的分子适应性进化;RT-PCR分析eIF-5A在草鱼心、脑、肌肉、鳃、脾、肝、肠、肾等组织中的本底表达和Poly I:C诱导表达。【结果】草鱼eIF-5A全长cDNA为2 249 bp,其中包含5′非编码区41 bp,3′非编码区1 743 bp;最大开放阅读框为465 bp,编码1个由15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草鱼eIF-5A分子质量为16.856 ku,等电点pI为5.18,N端含有eIF-5A家族共有的羧腐胺赖氨酸,C端包含一段富含亮氨酸的结构域。草鱼eIF-5A与人及其他动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只有少数氨基酸残基发生替换;适应性进化分析也表明,eIF-5A不但具有结构的保守性,还具有功能的保守性;eIF-5A在草鱼心、脑、肌肉、鳃、脾、肝、肠、肾等组织中恒量表达,并且其表达不因Poly I:C的诱导而发生变化。【结论】eIF-5A是一类与细胞分裂和分化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在生物体中具有多种剪切体,提示eIF-5A对维持细胞生存非常重要;鉴定的草鱼eIF-5A为eIF-5A1,而非eIF-5A2。  相似文献   
9.
以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线粒体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池蝶蚌(H. Schlegelii)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PCR扩增,以期了解池蝶蚌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在10个个体中均得到序列一致的COⅠ序列,长度为1542 bp;A、T、G、C 含量分别为18.1% (280 个)、41.8 % (644个) 、 25.4 % (392个)和14.7% (226个) ,A+T含量(59.9%)明显高于G+C(40.1%)含量,与其他无脊柱动物相同基因片段碱基含量相似。该基因中密码子使用中T(U)的使用频率很高,第1位核苷酸中T和G的含量较为一致分别为32.0%和30.8%;密码子第2位上碱基T的使用比率高达42.7 %,碱基G的使用比率低至17. 2 %;密码子第3位上碱基T的使用比率高达50.7 %,而碱基C的使用比率仅为6. 6 %。BLAST结果显示池蝶蚌与其他淡水贝类的COⅠ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三角帆蚌的相似性为为95%,MP 法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表明:池蝶蚌COⅠ基因与三角帆蚌COⅠ基因亲缘关系最近。以上表明池蝶蚌经过人工选育后已初步成为一个纯系,遗传性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