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9/2010-2011/2012渔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渔场时空变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掌握南极磷虾渔业行为及渔场变动信息可为模拟渔业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基于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2009/2010-2011/2012渔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数据,利用渔场重心指标,分析了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渔场变动及渔船的行为模式。结果表明,从作业网次上来讲,2009/2010-2011/2012渔季期间,中国南极磷虾渔业主要渔场由48.1小区转向48.2小区,但产量变化却呈相反的趋势。尽管作业位置分布于6个精细管理单元中,但旬别渔场重心集中在4个精细管理单元中(APDPW,APDPE,APBSE和SOW)。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渔场选择不仅受到本地磷虾丰度的影响,同时还受到预定的决策,渔船条件及市场因素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渔业数据,对2012年秋冬季利文斯顿岛南极磷虾渔业单位捕捞努力量产量(CPUE)的两个指标[单位作业小时产量(CH)和单位扫海面积产量(CPU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南极磷虾渔业CH和CPUA分别为0~84.0 t/h和0~15.0×103t/km2,平均值分别为10.0 t/h和4.7×103t/km2;作业水域主要集中在利文斯顿岛西部水域;南极磷虾丰度较高的时间在8:00~16:00,而其他时间段则并非该渔业的最佳作业时段;46.2%的作业区域表温为-0.4~-0.2℃,43.4%的作业拖曳深度为40~60 m,78.3%的作业区域均在100 m以浅的水域。  相似文献   
3.
基于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体长数据,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经纬度10'×10'小尺度单元,分析了利文斯顿岛西南部水域2012年秋冬季南极大磷虾体长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0个单元的平均体长范围为35.3~51.0 mm,其中最小体长为23.1 mm,最大体长为61.0 mm,各单元间体长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由秋末转至冬初,南极大磷虾平均体长及优势体长范围均呈逐渐减小趋势。14~16时和22~24时南极大磷虾个体较小,而4~6时、8~10时以及20~22时的南极大磷虾则以大个体为主。一半以上(72%)的样本分布于40~80 m水层。80 m以深水层,南极大磷虾个体均大于38 mm。随着海区水深的增加,南极大磷虾平均体长逐渐减小,且南极大磷虾体长组成在不同水深海区呈现不同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大型拖网渔船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体长数据,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经纬度10’×10’小尺度单元,分析了南极磷虾体长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4个单元的平均体长范围为46.9~55.0 mm,其中最小体长为26.8 mm,最大体长为62.2 mm,各单元间体长分布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纬度方向,各单元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经度方向,大部分单元(71.4%)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一半以上(60.3%)的样本分布于40~80 m水层。6个水层间(0~120 m,20 m为间隔),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但各水层南极磷虾平均体长较接近(52.5~53.6 mm)。12月,南极磷虾体长范围为26.8~62.4 mm,平均体长为53.1 mm;1月,体长范围为39.1~62.0 mm,平均体长为52.4 mm。12月中旬明显存在一定数量的小个体南极磷虾,优势体长为32~35 mm,约占总数的10%。  相似文献   
5.
2010/2011年夏季南设得兰群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的种群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主要渔场——南设得兰群岛水域南极磷虾种群动态,利用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生物学数据,在将研究区域划分成10′×10′小尺度单元的基础上,实验分析了南设得兰群岛夏季南极磷虾种群组成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3个单元中,雌性未成体(F2)的比例最高(42.1%),其次为雌性成体(F3,35.6%),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不足20%,且均为未成体(M2),而幼体(I1)的比例仅占2.7%。12月中旬,I1阶段的磷虾个体占有一定的比例(9.6%),M2阶段磷虾个体比例较F3阶段高。12月下旬的情况与1月上旬较为相似,I1个体未出现在调查样本中,M2阶段磷虾个体比例下降,F3阶段磷虾个体比例明显上升。M2、F2和F3阶段的磷虾个体在各水层中的分布模式较为相似(PSI=90.9~97.7)。I1阶段磷虾个体主要分布在60~80 m水层(66.9%),而其它3个性成熟度的磷虾个体主要分布在40~60 m水层。  相似文献   
6.
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抱卵雌体基础生物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开展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期间收集的数据,对南极磷虾抱卵雌体基础生物学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AR 3区体长范围及平均体长均大于AR 1和AR 2区。3个研究小区体长和壳长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AR 1和AR 2区壳长范围和平均壳长较为接近,但AR 3区平均壳长大于AR 1和AR 2区。(2)AR 1和AR 2区的南极磷虾抱卵雌体体长与壳长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AR 1区和AR 2区与AR 3之间则存在显著性差异。(3)AR 1平均体重较另两个区大,AR 2区最小,3个研究小区的体重范围均有所差异,且体重分布及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4)AR 1和AR 2区摄食等级较为相似,Ⅰ级的比例较高,Ⅱ级至Ⅳ级比例依次减少;AR 3区Ⅰ级的比例也最高,但Ⅱ级和Ⅳ级的比例相当,Ⅲ级比例相对较低。3个研究小区摄食等级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南极磷虾资源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南极磷虾的补充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