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Pb,Zn对超富集植物(小鳞苔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人工气候箱盆栽实验,研究Pb,Zn及其复合胁迫对小鳞苔草(Carex gentilisFranch.)根和叶中SOD,POD及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SOD活性随Pb和Zn浓度增加均呈缓慢上升趋势,根部SOD则表现为有升有降的过程,Pb Zn复合处理可提高根部和叶片SOD活性,最高分别为201.8 U/gFW和233.1U/gFW。根部POD活性随Pb,Zn浓度增加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但叶片POD活性呈有升有降的过程;根部和叶片POD在Pb Zn复合处理中活性增幅明显,最高分别为对照的7.47倍和1.49倍。根部和叶片中CAT在Pb,Zn及其复合处理中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方差分析显示,Pb对根部3种酶活性影响显著;Zn对叶片POD活性影响显著;Pb Zn互作对植株体内POD和根部SOD影响极显著。经综合分析,小鳞苔草在Pb,Zn及其复合胁迫条件下,SOD和POD起主要作用,并具有耐Pb高浓度胁迫的抗氧化酶活性调控能力,可望在中国西部铅锌复合污染区植物修复中提供一种新资源。  相似文献   
2.
以滇南野生灯台树集中分布地为调查对象,用植被生态学的野外常规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详查和常规数理统计.结果表明,野生灯台树在滇南分布的最高海拔为1 300 m,与坡向、坡度和坡位关系不明显;其分布和生长与道路和水沟没有必然联系.种群分布格局为成群分布型,但种群生长较为分散,野生资源储量匮乏.灯台树主要分布在乔木层(盖度≤54%)和灌木层(盖度≤37%)较为松散的森林和轮歇地、农用耕地等地段,具萌生力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灯台树生长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了灯台树生长因子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养分因子对灯台树树高、50 cm处干径和分枝数的影响作用不同,其中有机质和钾素含量的高低对促进灯台树高生长作用最为明显,碱解氮、交换性镁和pH值是影响灯台树干径生长和分枝的重要因子.因此,在人工大面积栽种灯台树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钾素的含量,改良土壤酸度,对灯台树生长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刈割对白三叶草生长状况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连续2 a内不施肥,每次刈割并全部取走地上部分的条件下,通过测定白三叶的生物量、生长因子及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水解N、有效P和速效K等指标,了解生长状况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的增加,白三叶鲜重、干重、平均高度和径粗均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分别为14.34%,13.12%,5.20%和3.38%;表层土壤有机质下降最大为24.37%,最小为8.75%,白三叶草对表层土壤全量养分影响不明显,但对土壤速效养分影响显著,2 a间最大降幅分别为46.56%,43.63%,16.69%;底层土中的有机质和全量养分相似于表层土,速效养分中有效磷受到的影响最大,而水解氮和速效钾较小.经综合分析,增加刈割次数会导致土壤整体供肥能力下降,生产力降低.因此,为了草地的可持续经营,刈割后须施入适量的复合肥、钾肥和磷肥.  相似文献   
5.
通过人工气候箱盆栽实验,研究Pb,Zn及其复合胁迫对小鳞苔草(Carex gentilisFranch.)根和叶中SOD,POD及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SOD活性随Pb和Zn浓度增加均呈缓慢上升趋势,根部SOD则表现为有升有降的过程,Pb+Zn复合处理可提高根部和叶片SOD活性,最高分别为201.8 U/gFW和233.1U/gFW。根部POD活性随Pb,Zn浓度增加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但叶片POD活性呈有升有降的过程;根部和叶片POD在Pb+Zn复合处理中活性增幅明显,最高分别为对照的7.47倍和1.49倍。根部和叶片中CAT在Pb,Zn及其复合处理中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方差分析显示,Pb对根部3种酶活性影响显著;Zn对叶片POD活性影响显著;Pb+Zn互作对植株体内POD和根部SOD影响极显著。经综合分析,小鳞苔草在Pb,Zn及其复合胁迫条件下,SOD和POD起主要作用,并具有耐Pb高浓度胁迫的抗氧化酶活性调控能力,可望在中国西部铅锌复合污染区植物修复中提供一种新资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传统形态分类学与现代分子系统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自广东的一种腹菌类真菌进行鉴定与描述。结果表明:研究标本为埋生糙孢腹菌(Asperosporus subterraneus Karlsen-Ayala, Gazis&M.E. Sm.),是2021年报道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蘑菇科新属糙孢腹菌属(Asperosporus Karlsen-Ayala, Gazis&M.E. Sm.)成员,目前该属只包含这一个物种,在我国首次被记录。埋生糙孢腹菌的主要特征是担子果不规则球形,外包被稍皱,初期白色至灰白色,后期呈淡棕色;子实体切开后初期淡绿色,后变为粉红色,有土腥味;担孢子14~18μm×11~16μm,宽椭圆形至近球形,粗糙,具锥形纹饰,在5%KOH溶液中呈橙褐色,在Melzer染液中加深为深棕色,孢子上常附着担子小梗残留物。研究标本保藏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GDG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