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抗虫棉早衰主要是抗虫棉的生育特点与传统农艺措施发生矛盾,棉田生产技术没有随着棉花品种更新而适时改变造成的。在抗虫棉大面积种植的背景下,从改变棉花生态环境人手,协调棉花“源、流、库”的关系,以健根壮株为核心,培养承载能力强的棉花单株个体,根据不同的地力水平配制合理的棉田群体。可有效防止抗虫棉的早衰。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了晋南自然降水的规律和特点,为旱地集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指出可以通过蓄集径流雨水来调节降水的时空分布,以丰补欠,以余补缺,充分利用天然降雨,提高旱地农作物产量,增加旱区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随着抗虫棉品种的普及与大面积在生产上使用,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棉田用药量大幅度减少,棉花生产成本逐年降低,棉花品质、产量提高,棉农收益增加。从1996年至今,抗虫棉对全国的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产棉大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近年来,抗虫棉在生产出现了早衰现象,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种说法:其一为病害,认为抗虫棉从品种选育开始,注重抗虫性状选育,忽视抗病性状,因此抗虫棉抗黄枯萎病性能差,大面积推广抗虫棉,降低了棉田的抗病性,造成棉花早衰;其二为生理失衡,认为抗虫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前期承载蕾铃过多,导致生理负荷重,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失衡,且抗虫棉对钾素反应敏感,后期棉株营养生理失调,典型表孽现是后期缺钾引发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4.
轻便型农用车载负式移动喷灌装置,能够在复杂的地块上工作,而且水量可以随意调控,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利用效率.在棉田上使用,塑造了合理的棉花株型,改善了棉株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提高了棉田群体生产能力,节水20%~40%,水分生产效率比漫灌提高了1.2%~9.8%,皮棉产量达到1 560~1 653kg/hm2,取得了显著的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5.
山西晋南抗虫棉早衰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省晋南棉花田间生长状况及管理水平进行了多年多点定点调查后发现,当地棉花普遍存在耕作措施不合理、有机肥缺乏、地力与棉田群体搭配失调、水肥调控不当等问题,从而人为导致棉花早衰.总结出抗虫棉早衰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防止抗虫棉早衰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旱塬地集雨节水灌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1998~2000年设置了天然降雨下渗与径流模拟试验,以比较本田集雨、全覆盖集雨、旱井集雨等集雨方武的效果。试验表明,本田集雨仅能收集降雨量的2.3%~5.9%,所以只能作为集雨的辅助措施,而场院、道路、山坡或全覆盖条件下能收集降雨量的50%以上。利用地头旱井收集径流雨水,在小麦和玉米生育期使用现代化滴喷灌技术补灌,不仅可以显著增加作物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据1998年试验,小麦、玉米每666.7m^2总产达733.3kg,比对照增产38.2%;1999年试验,小麦、玉米总产达440.7kg;2000年,总产432.7kg,增产67.5%。  相似文献   
7.
旱塬区集雨旱井补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 ,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 ,利用地头旱井收集径流雨水 ,在小麦和玉米生育期使用现代化软管滴灌技术补灌 ,在原来只种一茬小麦的雨养田 ,回茬夏玉米 ,不仅可以增加小麦产量 ,而且可以提高复种指数 ,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据 1998年试验 ,小麦、玉米总产达11149.5kg/hm2 ,比对照增产 38.0 % ;1999年试验 ,小麦、玉米总产达 6 6 10 .5kg/hm2 ,比对照增产76 .8%。  相似文献   
8.
抗虫棉早衰主要是抗虫棉的生育特点与传统农艺措施发生矛盾,棉田生产技术没有随着棉花品种更新而适时改变造成的。在抗虫棉大面积种植的背景下,从改变棉花生态环境入手,协调棉花"源、流、库"的关系,以健根壮株为核心,培养承载能力强的棉花单株个体,根据不同的地力水平配制合理的棉田群体,可有效防止抗虫棉的早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