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豆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处理下 ,子粒中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下 ,大豆子粒中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变化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 ,蛋白质含量随灌浆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 ,并呈“W”型曲线变化 ;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 ,蛋白质含量则是随子粒的形成呈不规则消长变化。脂肪含量随着子粒的形成呈“S”型曲线变化。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 ,子粒中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表现为 :中密度>低密度 >高密度 ;中施氮量 >高施氮量 >低施氮量  相似文献   
2.
荧光抗体法,是快速检验沙门氏菌的有效方法,它比常规细菌培养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检样多,节省人力和物力等优点。我们利用此法,检验沙门氏菌、并与沙门氏菌常规细菌培养法作了比较,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浑善达克地区年均温度空间上变异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近60年年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区域间温度差逐渐缩小。年降水量地域间差异较大,自东向西递减;近60年降水量变化总趋势不明显,但波动性较大。Mann-Kendall检验表明,浑善达克地区5个气象站点年均温度在20世纪70~90年代发生突变;除阿巴嘎旗以外,20世纪60年代以后,浑善达克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说明整个研究区域趋于干化。以朱日和与二连浩特为代表的西部地区,较东部有明显暖干化趋势,生态环境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浑善达克地区气候暖干化趋于一致,需及时调节生产生活模式,减轻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同玉米品种叶片高光谱的SPAD值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叶片SPAD值与高光谱参数的关系,建立玉米叶片SPAD值估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品种间精度检验。通过两年试验,测定不同玉米品种的叶片SPAD值及其高光谱数据,综合分析叶片SPAD值与高光谱反射率、反射率一阶导数及其光谱参数的相关关系,对玉米叶片SPAD值估测模型进行构建。玉米叶片SPAD值与高光谱反射率最敏感波段在550和710 nm附近,反射率一阶导数最敏感波段出现在500~750 nm范围内。叶片SPAD值与单波段反射率的相关性要高于其一阶导数,以550 nm附近光谱反射率构建的模型对大多数品种的叶片SPAD预测值平均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东部玉米主产区气候空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东部4个盟(市)是内蒙古主要的玉米种植区,通过分析该区域1951-2010年间温度、降水和气候空间的变化,并引入气候空间概念评价了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指出了气候资源对玉米单产提高的影响.研究表明,从1951年到2010年,区域内6个站点的温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且发生了温度突变;降水量变化剧烈,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气候空间的变化表明温凉区、温暖区和温热区均向高温低降水方向发展,气候变化的影响使温暖区、温凉区具有成为内蒙古玉米稳产区的潜力.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气候资源应该纳入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高产(15 t hm-2以上)群体产量进一步提高难度大,产量挖潜途径不明确的问题,采用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产量性能参数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在4年52点次高产(15 t hm-2以上)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品种密度试验,研究增密对不同品种群体产量性能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增产途径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穗数和穗粒数是决定高产(15 t hm-2以上)群体产量的主要因素。实现15 t hm-2以上群体的产量结构为:穗数(7.08~9.60)×104穗,穗粒数477~654粒,千粒重324.7~388.7 g,穗粒重168.9~234.0 g。其合理群体结构衡量指标是LAImax在6.5以上,平均LAI在5左右,收获期LAI在3.5以上。高秆大穗型品种理想的产量结构是:67 500~75 000穗 hm-2,每穗610~640粒,千粒重380 g左右,单穗粒重220~240 g,产量大于15 t hm-2;株高适中的中小穗型品种,理想产量结构是: 75 000~97 500穗 hm-2,每穗520~600粒,千粒重340~355 g,单穗粒重180~220 g,产量在16.5 t hm-2以上。密度增加促进平均作物生长率(MCGR)和单位面积总籽粒数(TGN)的增加进而提高产量,但增密后平均净同化率(MNAR)降低导致穗粒数显著降低并限制了TGN的提高潜力。通过增密为主的结构性挖潜,使得群体功能的增益大于个体生产性能的降低,实现高产(15 t hm-2以上),属于“得失性补偿增产”;在优化群体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个体生产能力,突破个体库容降低的限制,进行功能性挖潜,实现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协同增益的“差异性补偿增产”,是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