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给小麦栽培管理提供指导,连续两个小麦生长季在河南省温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栽培(T1)、优化管理1(T2)、高产栽培管理(T3)、优化管理2(T4)4种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氮素吸收、分配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T2通过基肥和拔节期追肥2次施肥,提高了干物质快速增长的时间和速率,增加了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和茎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穗粒数和粒重,从而达到产量和效率的提高;与T3相比,T4减少了氮磷钾用量,通过提高花后叶片中氮素的转运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来增加粒重,在不降低产量的同时提高了养分效率。T3、T4模式与T1、T2模式相比,提高了干物质快速增长的时间和速率以及花后小麦茎叶贮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在本试验条件下,T2模式是目前生产情况下值得推广的优化栽培模式,T4模式是在产量进一步提高,达到高产条件下兼顾高产高效的最优栽培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小麦生产水平近年来在不断提高,同时化肥用量也在持续增加.了解河南省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对解决粮食高产与肥料高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26个县市的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以6000~7500 kg/hm2所占比例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49.77%,小麦氮肥用量变化在3.9~861 kgN/hm2,平均为234.6kg/hm,氮肥全部用作基肥的占到调查样本的54.44%,基肥比例小于40%的占到调查样本的29.11%;磷肥用量变化在15.5~362.1 kgP2O5/hm2,平均为75.2 kg P2O5/hm2;钾肥用量变化在2.7~400.5 kg K2O/hm2,平均为70.7 kg K2O/hm2.小麦产量与NPK养分总量和磷肥用量之间显著相关,但与氮肥和钾肥关系不密切.氮肥偏生产力以15~30 kg/kg比例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2.26%;磷肥偏生产力以45~75kg/kg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8.30%;钾肥偏生产力以45~75kg/kg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2.30%,说明农户之间小麦产量、肥料用量和肥料利用率差别较大.作者认为通过选育小麦优良品种,实现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农民生产管理水平,可以提高河南省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施氮对不同品种玉米产量、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们对农田氮肥过量施用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和农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问题认识的逐渐加深,不同品种玉米氮素营养效率的研究得到普遍重视。本文选择在我国主要应用的15个玉米品种,在0、120kg.hm 2、240 kg.hm 2氮水平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对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958"、"32D22"、"滑玉14"、"豫丰335"、"新单29"、"中科11"和"漯单9号"在施氮量为120 kg.hm 2时产量最高;"先玉335"、"浚单18"、"蠡玉13"、"浚单20"、"农大108"、"NE8"、"豫禾988"和"洛玉4号"在施氮量为240 kg.hm 2时产量最高。以产量差异的显著性关系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5个玉米品种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个类型。在3个氮水平下,"蠡玉13"都表现为高产品种,"先玉335"都表现为中产品种,"豫丰335"和"豫禾988"都表现为低产品种。根据玉米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的氮效率,可以将其划分为4个类型,"郑单958"、"浚单20"、"蠡玉13"、"浚单18"和"漯单9号"为双高效型,"农大108"、"NE8"、"豫禾988"、"豫丰335"和"洛玉4号"为双低效型。根据产量和氮效率的聚类分析结果,"蠡玉13"和"浚单20"在中氮和高氮时都是高产又高氮效率的品种;"郑单958"和"漯单9"在中氮时是高产高氮效率的品种;而"豫丰335"、"豫禾988"、"NE8"和"洛玉4号"在中氮和高氮时都是低产又低氮效率的品种;"农大108"在高氮时是低产又低氮效率的品种。玉米产量与氮营养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吸收效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氮素利用效率与秸秆吸氮量之间存在抑制作用,氮素利用效率与氮收获指数间有很好的协同作用。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施氮水平下,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对产量有较大的作用,而氮素吸收效率对产量的作用很小。在低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吸氮量对产量起决定性作用;在高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小麦花后叶面喷施硼、钼、钙肥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硼、钼、钙肥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分别达到7.11%、3.52%、2.27%;千粒重和穗粒数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喷施钼肥,小麦千粒重和穗粒数增加最明显;喷施方式不同也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麦产量,其中硼、钼、钙肥在开花期喷施一次的处理其产量高于开花、灌浆两次均喷的处理,也高于灌浆期喷施一次的处理,说明开花期喷施硼、钼、钙肥增加小麦产量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化肥是现代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对提高农作物生长,促进农作物产量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逐渐增大,传统通过粪肥的方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已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而化肥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肥料的来源、数量以及提供的营养元素多样化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复合肥是化肥的一种,是至少包含2种营养元素的化肥,而复合肥产品中水分含量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复合肥产品介绍分析,探究影响其产品水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施氮对小麦干物质累积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高产小麦氮素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河南温县和兰考典型高产区为试验地点,连续两年在0、90、180、270、360kg.hm-2氮水平下,研究了施氮对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干物质累积、分配、转运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越冬到收获,小麦干物质累积逐步增加,但两个品种小麦干物质累积都在拔节后差异明显,以拔节-开花增幅最大,其次是开花-收获。施氮使小麦干物质累积、转运和产量均增加,其中豫麦49-198干物质累积量和转运量、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籽粒产量都以施氮270kg.hm-2较高,而兰考矮早八则都以施氮180kg.hm-2较高。氮肥用量与小麦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累积和不同器官干物质分配之间的关系均可用一元二次曲线拟合,豫麦49-198在开花期不同器官最大干物质的施氮量都高于兰考矮早八,但两个品种最大籽粒产量的施氮量接近。开花期豫麦49-198茎鞘干物质比例低于兰考矮早八,穗轴干物质比例高于兰考矮早八;成熟期豫麦49-198叶片、茎鞘、穗轴干物质分配比例低于兰考矮早八,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高于兰考矮早八;豫麦49-198花前干物质累积比例、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都低于兰考矮早八。  相似文献   
7.
为给小麦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2009-2011年在典型高产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240 kg/hm2条件下,小麦产量均以T4(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处理最高,分别达到8 433.3,8 866.3 kg/hm2,比T7处理(氮肥全部基施)增加10.6%和4.61%,比生产中推荐使用的T1处理(基肥∶拔节肥为1∶1)增加5.97%和2.90%.从小麦干物质累积来看,T4处理最大增长速率和持续时间不是最高,但花后的转运量及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从肥料利用率来看,T4处理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也都高于其他处理.同时,T4处理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占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干物质累积转运等因素,该地区氮肥的施用模式应该是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问卷调查,对河南26个县市的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以6000-7500 kg/hm2所占比例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49.77%,小于6000 kg/hm2占到调查样本的36.70%,大于7500 kg/hm2的占到调查样本的13.53%,有12.39%的样本低于4500 kg/hm2。小麦氮肥用量变化在3.9-861 kg N/hm2,平均为234.6 kg/hm2,氮肥全部用作基肥的占到调查样本的54.44%,基肥比例小于40%的占到调查样本的29.11%;磷肥用量变化在15.5-362.1 kg P2O5/hm2,平均为75.2 kg P2O5/hm2;钾肥用量变化在2.7-400.5 kg K2O/hm2,平均为70.7 kg K2O/hm2。小麦产量与NPK养分总量和磷肥用量之间显著相关,但与氮肥和钾肥关系不密切。氮肥偏生产力以15-30 kg/kg比例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2.26%,其次是30-45 kg/kg,占到调查样本的26.96%;磷肥偏生产力以45-75kg/kg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8.30%,其次是75-105kg/kg,占到调查样本的29.24%;钾肥偏生产力以45-75kg/kg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2.30%,其次是75-105kg/kg,占到调查样本的27.95%,说明农户之间小麦产量、肥料用量和肥料利用率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