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干物质积累与穗粒重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研究了11个品种(系)穗粒重形成过程中的干物质累积分配特性。小麦开花后穗粒重形成可分为初期(即穗粒形成期,开花至花后10天)、中期(花后10天至30天),和后期(花后30天至成熟)三个阶段穗粒重与中、后期的灌浆速率密切相关,其相关数分别为0.9757和0.8518后期灌浆速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可供育种家利用。本研究指出,重穗育种应在增加同化源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2.
武汉地区中稻大面积空壳形成的原因及防止途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 90多个中稻田块空壳率的调查 ,结合武汉市 3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 ,认为 2 0 0 3年中稻空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热害所致 ,品种间空壳率有明显差异。提出中稻抽穗开花时≥ 37℃持续 5d以上为本地大田空壳致灾的热害指标 ,指出武汉地区中稻 (一季晚稻 )抽穗期在 8月中下旬较安全 ,要求播种期在 5月中下旬为宜 ,同时应选择耐高温性好的品种 (杂交组合 )。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水稻种子正季田间纯度鉴定及杂株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9年生产的34个(148个样品)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在武汉地区正季进行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表明,样品合格率仅为87.84%,影响组合纯度的主要因素是变异株和不育株,其次是异品种,其中变异株率为1.60%,不育株率为1.11%,异品种率0.09%。纯度高的样品变异株和不育株很少,更没有异品种。  相似文献   
4.
根据优质稻米标准,分析了武汉市当前优质稻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优质稻米的主要途径及其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国内外及湖北省的啤酒大麦生产现状 ,对国内外和湖北省啤酒大麦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提出了发展啤麦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丝优63产量高,再生力特别强,抗病抗逆性好,生育期适中,米质优,采用一播两熟的“旱抛再”栽培模式种植,每公顷可产稻谷12t左右,比汕优63增产4.8% ̄6.0%,高产田块每公顷产量达15t左右。  相似文献   
7.
生态核不育大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核不育大麦9111-2-3(H.distichum)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育转换特性,温度是诱导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诱导不育,高温诱导可育。抽穗前28-14d是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此时为大麦穗分化的药隔形成中期至四分体形成期。诱导育性转换的不育上限温度为10℃,可育下限温度为13℃。  相似文献   
8.
1987年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从大麦F1杂交组合辐射后代中选得一个雄性不育材料.其雄性不育随播期不同而变化,武汉秋季早播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迟播则表现为基本可育。初步研究表明其雄性不育性是由温、光等生态因子与基因互作而致,因此,将其定名为“生态核不育大麦”。本文着重介绍该不育大麦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遗传特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鄂晚 9号是由香血糯与中粳 84 - 12 5杂交 ,经系谱法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晚粳新品种 ,全生育期12 5d ,米质为新国标 1级优质米 ,口感佳 ,脱粒性好 ,整精米率高 ,大面积生产每公顷产量 675 0kg左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