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是湖南环洞庭湖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植棉面积占全省棉花面积90%以上。在受气候因素和植棉效益下降影响的背景下,湖南全省棉花面积虽稳步增加,单产水平也高于长江流域其它省区,但一直在4200kg·hm^2左右徘徊。笔者根据近年来抗虫杂交棉推广的高产经验,分析了该地区棉花高产栽培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该地区棉花单产达到7000-7500kg·hm^2水平的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棉所72(原代号中696)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培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3年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省广泛试验,多点示范,中棉所72表现为出苗好,苗期生长势强,蕾期长势稳,后期不早衰;生育期125d,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肥水协同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我国水资源匮乏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污染问题明显加重,而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过量施肥现象还比较普遍,导致水肥利用率不高。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节水、节肥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水分和养分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的两大投入要素,不合理的灌水、施肥不仅造成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还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环境污染加剧等不良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入开展,长江流域棉区植棉大户也逐年增多,种植几十、几百亩棉花的农户比比皆是。棉价的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植棉效益。但由于目前大面积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管理难度大.在丰收喜悦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忧愁:一是用工难找,工价高。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在棉花生产上由于广大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技术不断创新,实现棉花单产连续突破,如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化学调控、杂交棉、转基因抗虫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均实现了技术创新,对棉花增产增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大的技术革新,在全国各适用区域广泛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了持续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
棉花枯、黄萎病是我国广大棉区生产中的两大重要病害,发病棉田面积越来越大,造成棉花严重减产,给棉农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并给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来在棉花生产上由于广大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技术不断创新,实现棉花单产连续突破,如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化学调控、杂交棉、转基因抗虫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均实现了技术创新,对棉花增产增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大的技术革新,在全国  相似文献   
8.
<正>中棉所72(原代号中696)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培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3年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省广泛试验,多点示范,中棉所72表现为出苗好,苗期生长势强,蕾期长势稳,后期不早衰;生育期125d,桃  相似文献   
9.
1978-2007年三大棉区陆地棉品种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棉花品种志(1978-2007)》及品种审定公告,建立了1978-2007年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审定推广的839份陆地棉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第一果枝节位、铃重、衣分、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14个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衣分、生育期、马克隆值、铃重在不同棉区不同品种间差异小,稳定性好,枯、黄萎病抗性、叶色和种植密度在各棉区品种间变化差异均很大。西北内陆棉区的枯、黄萎病抗性最好,长江流域棉区的枯、黄萎病抗性最差,种植密度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比强度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且相同棉区不同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皮棉产量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综合以上结果说明西北内陆棉区特别是新疆棉区有利于发展优质棉,长江流域棉区应加强抗病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1978—2007年中国陆地棉品种主要特性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陆地棉品种的遗传性状在不同年代间的变化规律,利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在1978—2007年审定推广的836份陆地棉品种数据库,对陆地棉品种的14个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大棉区品种的单铃重、皮棉产量和比强度三个性状随着年代变迁,呈明显升高趋势,比强度尤为突出;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的种植密度随着年代变迁在逐渐降低,而西北内陆棉区的种植密度在增加;叶色、第一果枝节位、铃形、马克隆值和枯、黄萎病抗性在不同年份间波动较大;生育期、衣分、纤维长度在年代间变化平稳,株高20世纪90年代以后变化趋势也较平稳。研究得出1978年以来中国棉花审定推广品种的农艺性状稳定一致且表现良好,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尤其纤维比强度)有明显改良,在马克隆值和枯、黄萎病抗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