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豫北地区花生种植模式以麦垄套种为主,传统麦垄套花生种植模式与农机农艺不融合,机械化种植难,不利于高油酸花生推广应用。改革传统的种植模式,推广高油酸花生麦垄套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能够实现粮油协同增产增效,提高生产效率。本文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介绍了该生产技术规程,为高油酸花生麦垄套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控制花生蛴螬为害,筛选高效、低毒蛴螬防治药剂,选用4种不同的种衣剂,采用拌种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中,22.2%噻虫·咯·霜灵、60%吡虫啉+40%萎锈·福美双、70%噻虫嗪+62.5 g/L精甲·咯菌腈、30%辛硫磷对蛴螬防治效果分别为74.49%、60.20%、53.06%、52.04%;22.2%噻虫·咯·霜灵和60%吡虫啉+40%萎锈·福美双对花生的保果效果分别为70.65%、63.68%,增产幅度分别为28.15%、24.15%,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替代高毒产品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花生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花生品种豫花2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农民习惯施肥)、施肥量减少30%、施肥量减少25%共3种施肥量,起垄和平作2种种植模式,共6个处理,研究减量施肥及起垄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与平作种植模式相比,起垄种植花生荚果增产不显著;在肥料减施25%、30%的情况下,起垄种植的花生荚果产量显著增加;平作条件下,肥料减施25%的花生荚果产量显著降低;但在起垄条件下,肥料减施25%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合理减量施肥和起垄种植不仅不影响花生产量,还能减少肥料投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养分流失造成面源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以花生濮花3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计裂区试验,以播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6月3日、6月10日)为主区,密度(10 000、11 000、12 000、13 000、14 000穴/667 m)为副区,研究播期和密度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濮花36号的主茎高呈增大趋势,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大,除主茎高呈增大趋势外,濮花36号的其他农艺性状均呈减小趋势。不同播期、密度处理间百果重、百仁重、出米率、饱果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播期处理间单株生产力呈显著差异。播期、密度及二者互作对濮花36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播期和密度的互作下,濮花36号的产量在B3M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但与B3M4、B4M2、B5M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濮花36号的最佳播期为5月15日左右,配套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2 000穴/667 m。当播期受到外界影响被推迟时,为减少产量损失,应采用对应的配套密度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5.
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41B-1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41B-1发酵菌液对花生进行灌根,然后挑战接种白绢病菌,检测对白绢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1B-1能抑制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速率,破坏菌丝结构,减少菌核数量;41B-1能在培养基质和植株根系内部长期生存,并诱导植株产生防御反应,灌根处理植株对白绢病表现出明显的抗性,防效高达93.9%。因此,41B-1菌株可以作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不同棉花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不同。为了比较不同棉花品种对黄萎病菌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抗黄萎病水平间的关系,利用4×106CFU·m L~(-1)的大丽轮枝菌孢子悬浮液处理6个不同棉花品种的根系,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接种大丽轮枝菌后,棉花植株的根、下胚轴、叶等器官中大丽轮枝菌的生物量随品种抗病性的增强而减少,根部木质素、叶片胼胝质含量随抗病性的增强而增多,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升高幅度随抗病性的增强而增大。由此可见,大丽轮枝菌侵染棉花后,植株的免疫反应程度越强其抗病性越强。本研究结果为棉花与黄萎病菌互作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豫北地区花生田间病害发生种类、主要病害的发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花生生育期田间病害进行精准防控,于2019—2021年在濮阳市大屯乡南召市村春播连作(冬季歇茬休耕)和花生—小麦轮作(麦套花生种植模式)田块分别进行花生生育期间病害调查,分析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并研究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在花生生育前期的病害主要为茎腐病、褐斑病和焦斑病等,生育后期的病害主要为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和白绢病等,其中叶斑病是试验地花生生育期间发病较重且每年发生的病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斑病病情指数与相对湿度10 d均值和平均温度10 d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0.311,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说明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叶斑病的发生分别具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由一般线性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耕作模式、年份及其相互作用对叶斑病的发生程度无显著影响,连作效应和不同年份间病原菌积累现象不明显。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斑病发病程度逐渐加重,这可能与我国北方地区花生叶斑病以晚斑病为主以及叶斑病菌在当年田间的积累和重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花生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制约了花生的高产和优质生产。传统化学防控技术手段已适应不了现代化农业的需求,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综述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在花生田主要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旨在为花生的绿色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掌握害虫在储藏物环境的感染发生、存活危害等知识是昆虫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防治害虫的基础,锈赤扁谷盗在储藏花生中偶有发生但缺少其适应程度的研究。在高油酸花生2个品种豫花99号(油酸含量76.71%,下同)、冀花11号(80.50%)和非高油酸花生3个品种豫花22号(35.87%)、天府3号(42.02%)、豫航花1号(55.24%)分别为破损籽仁、去衣籽仁、带衣籽仁、破损荚果和完整荚果的不同物料状态下,观测了锈赤扁谷盗成虫在其中的存活时间、存活率、产卵时间、幼虫存活时间及其龄数。在2种高油酸花生中,破损籽仁中锈赤扁谷盗成虫最多存活48 d(存活率从100%降至0%),半数存活时间ST50值分别为25和23 d;相应品种的去衣籽仁中锈赤扁谷盗成虫可存活44 d,其ST50值为23和20 d;带衣籽仁中可存活40 d, ST50值为19和16 d;破损荚果中可存活28 d, ST50值为13和11 d;完整荚果中最多存活5 d, ST50值均只有2 d。高油酸花生中未见锈赤扁谷...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解决优质与高产、高产与抗病之间难以有机结合的技术难题,建立了“以优质高产为核心、抗病作保障”的育种目标与后代群体多世代、多生态、多病区同步筛选鉴定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通过该技术选育出的花生新品种有效融合了亲本的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基因,多个目标性状得到了协调改良,为高产稳产、优质早熟、较好生态适应性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作者以濮花36号的选育过程为例对该选育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