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寒山区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模式,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试验探索出的一种栽培新模式,具有高产高效的优点,适合于海拔2 000~2 300 m的高寒山区推广应用。针对保山市高寒山区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该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介绍了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瓦马乡适宜种植红花,其经济收入是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瓦马乡冬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产业,政府应加强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加强指导,以此推动红花产业不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位的高低对森林树种的分布与林木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森林植被按水分梯度的排列也与地下水位有密切关系。了解地下水位在生长季节的变化,对研究森林的群落结构与演替都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凋落物的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内五年试验结果,从1984年起对红松、籽椴、色木、白桦和蒙古栎凋落物进行分解研究。分解过程经离散、粘连、半分解、分解。不同树种间分解速度差异很大,而红松林内不同林型间小于树种间差异。根据二年的分解实测数据,建立了分解速率与分解时间的数学模型,按计算机给出的参量,计算出凋落物分解到95%和98%所需时间。但在现实林分中凋落物混合在一起,并非单一凋落物孤立分解,不同凋落物协同分解,大约处于一种中等分解水平。  相似文献   
5.
杨桦林下的生境条件与红松天然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兴安岭林区,杨桦林是阔叶红松林皆伐或火烧后首先发生的先锋群落,是恢复红松林的过渡阶段。 试验地设在东北林业大学凉水自然保护区,海拔360—400米。于1983年至1985年进行三年小气候观测和林下更新调查,阐述了杨桦林下的小气候特点与红松天然更新及生长的关系。杨桦林与原生群落相比较,其林下各生态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较适宜红松的更新及生长;30年生的杨桦林下红松天然更新每公顷达4000多株,而且幼苗幼树在年龄上分配比较均匀,恢复红松林的趋势很明显;林下20年生红松幼树平均高是原始林下同龄幼树的4—5倍,地径也增粗4—5倍。 恢复红松林应发挥天然更新的巨大潜力。对杨桦林下红松天然更新不好的地段辅助以人工更新,并适时疏伐上层阔叶树,为林下幼树创造更适宜的生长条件。这是加速杨桦林恢复为阔叶红松林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实施,提高了玉米生产科技含量,提高单产,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促进玉米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