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徐勋元 《江西棉花》2007,29(1):36-37
瑞昌市苎麻生产的发展面积由1991年的470hm2至现在2200hm2,累计新增苎麻面积1730hm2.苎麻是多年生的宿根作物,栽下去在麻园里一"住"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原来栽苎麻,一般要头年栽麻二年受益.现在瑞昌发展的新麻园当年就有好收成.2006年瑞昌市1600hm2新麻园,当年平均收麻600kg/hm2以上,最高的达879kg/hm2.现将新麻园当年受益的经验和主要技术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2.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一种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客观了解、分析种子市场放开后的形势和问题,全面建立用种安全机制是关系到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是农作物种子管理职能部门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棉花氮肥基追不同比例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棉花氮肥基、追不同比例施用,探讨对棉花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棉花施肥中氮肥作基追肥的不同比例对棉花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且随着基肥比例增加,其产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在棉花生产中氮肥基施比例过大,后期氮肥供应不足,影响棉花铃数的增长和铃重的提高,易造成棉花早衰,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4.
丘陵旱地棉田免深耕优化耕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5-12月在江西瑞昌丘陵旱地布点示范棉田免深耕优化耕作模式.一年来从棉花生育的各个阶段(苗蕾期、花铃期、吐絮期)进行了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初步探索出丘陵旱地棉田节本省工高产高效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徐勋元 《中国棉花》2008,35(1):26-27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已成为广大棉区一种早熟、高产、高效的植棉途径。但有不少棉区在营养钵育苗技术上仍未过关。有的出苗不齐;有的死苗严重,甚至重播,有的是瘦弱苗、高脚苗;有的是多病苗。因此,瑞昌市农业局在多年大面积营养钵育苗实践中不断试验积累,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抓好四五,培育四苗”的技术。1播前五项准备1.1制钵器的准备。制钵器要根据棉花苗龄的长短,对应选用5~7cm钵径的制钵器。但各种钵径的钵体高应达10~12cm,以保证棉苗营养面积。1.2苗床的准备。苗床要选择避风向阳,土质肥沃,排水良好,靠近水源,无“两萎病”的地块。为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历时四年对苎麻品种细叶绿高产优质模式栽培进行了调研和总结,找到了细叶绿品种壮(老)龄麻园纤维产量6000kg/hm 2以上,单纤支数1800支以上的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总结出的苎麻高产优质模式栽培技术经同行专家教授鉴定,在国内处先进技术水平,近年来在我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全市1400hm 2壮龄麻园,最高产量可达3799.5kg/hm 2,并出现了3450kg h/m 2的高产户、高产片,平均产量都在3000kg h/m 2以上。现将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模式栽培技术的产量结构、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栽培措施分述于后。1高产优质的产量结构表1苎麻300…  相似文献   
7.
瑞昌市农村耕地抛荒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就是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权。本文对江西瑞昌市农村耕地抛荒现象的分析,从一个局部折射出问题的严重性。就新形势下,如何从根本上扭转农村耕地抛荒的局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棉花营养钵培育早全齐壮四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瑞昌市多年大面积棉花营养钵育苗实践的成功经验,详细介绍了用棉花营养钵培育早、全、齐、壮苗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徐勋元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119-120,130
根据近年来江西都昌市种植苎麻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发展高产优质苎麻取得的成功经验,总结了一套丘陵坡地苎麻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可为其他植麻地区发展苎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一种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长期以来,在政府引导下瑞昌市种子经营市场形成了大田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以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