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纹枯病菌絲在田間稻株上的消长受水稻各生育期、及当时气候条件影响很大;一般在孕穗职前菌絲量少,孕穗至乳熟初期分布量大、蔓延速度快;抽穗期后10天达到最高峯。早稻成熟期菌絲停止蔓延或消失;晚稻(尤其連作晚稻)抽穗期后因寒潮或低温而停止蔓延;乳熟期趋于消失。纹枯病菌核的发育一般要通过四个时期,无休眠期。病情的水平扩展速度以孕穗至抽穗期最快,乳熟期几停止;而垂直扩展速度以水稻分蘖期最慢,抽穗至乳熟期最快。矮稈品种2—3天,高稈品种3—5天便可士升一个叶位,乳熟后緩慢。晚稻則以抽穗期最快,抽穗后緩慢,乳熟后病势停滞不前。在水稻易感期(孕穗—抽穗),遇到梅雨的两端低温,职及矮稈品种、多肥、密植,在一定有效菌核量下,是本病流行期、流行程度的关鍵因素。防治适期应以菌絲蔓延前期,卽在分蘖期至孕穗期施药,以杀伤菌絲为主;有必要时可在抽穗期再施药一次,保护剑叶,以抑制菌核形成、兼杀菌絲为主。如对矮稈品种、多肥栽培的水稻,于分蘖期施药保护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多年的纹枯病研究和防治实践,在病原学,症状学、流行学和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10年来尤为突出。笔者对国内外有关该病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综合,这里只就近10年的主要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并结合我们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初步设想,以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一、病菌致病性变异及生理分化引起水稻纹枯病病原真菌的有性世代为担子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  相似文献   
3.
水稻持久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以病区时空动态效应强度检验为核心,以纬度病圃、抗谱测定和抗性信息流的追踪考证作为持久抗瘟性鉴定评价方法的基础。经综合评价,认为特特勃(Tetep)、小粒野生稻Oryzaminuta J.S.Presl ex C.B.Presl、湘资3150、天津野生稻、谷梅二号、魔王谷等具有持久抗瘟性,可作抗源用,其中小粒野生稻兼具持久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性能;提出了持久抗瘟性鉴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持久抗瘟性的时空动态特性、广谱抗性与持久抗性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应用系统聚类方法筛选持久抗瘟性水稻品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Tetep、Moroberekan、B40为抗、感对照,用8个抗性组分,对47个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抗瘟性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较好地将1996~1999年的50、27、16、11个品种分别分成6、6、4、3类。持久抗病对照品种Tetep(感~抗)分布于1、2、4类内,但较集中于第2类内;持久抗性品种Moroberekan(感~中抗)集中于第2类内;云南地方品种大白谷、毫弄早、毫玉浪每年同聚于第1类品种中,经连续几年试验,均表现出比Tetep和Moroberekan较稳定和较强的抗瘟性。第3、5、6类为感病品种,其中第3类感病对照品种B40历年与其他品种间的距离较其他品种相互间聚类距离大,属高度感病。连续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聚类分析可作为水稻持久抗瘟性品种筛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物持久抗病性的研究进展与战略 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6.
论作物的持久抗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3个水稻持久抗瘟性品种的抗性遗传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广谱感瘟籼型品种B40分别与3个持久抗瘟性籼型品种Tetep、湘资3150和谷梅2号杂交。3个组合的F和F及双亲在苗期用Zh-2-1菌株喷雾接种。结果表明,Tetep、谷梅2号和湘资3150均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试验菌株的抗性,其中前2个品种的基因间表现重叠效应,后1个品种的基因间表现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肥、水、菌对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应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和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定量分析了田间菌核量(X1)、施氮量(X2)、灌溉方式(X3)对水稻纹枯病初侵染病株率(DP)、水稻蜡熟期病指(DI)、水平扩展速率(Rh)、垂直扩展速率(Rv)的综合效应,并分别组建了数学预报模型。因子解沂结果表明,三因素对DP、DI、Rh、Rv的作用大小分别是:X2 > X1 > X3,X2 > X3 > X1,X2 > X1 > X3,X2 > X3 > X1。其中X2是左右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X3主要影响病害垂直扩展速率及蜡熟期病情指数,X1主要影响初侵染数量及水平扩展速率。文中从定量的高度探讨了控氮栽培、适时露田及减少初侵染源对控制病害流行的意义和作用,对各因素的作用方式及作用原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