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蕾薹菜是利用从日本引进的菜薹与青花菜的远缘杂交材料 ,经系统选育育成的食用花茎、花蕾的新型蔬菜。生、熟食均可 ,生食鲜嫩爽口 ,口感极佳。1 材料与方法以从日本引进的早熟菜薹 (BrassicacampestrisL .var.utilis)为母本 ,青花菜 (B .oleraceaL .var.italica)为父本进行杂  相似文献   
2.
山东小麦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分布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麦矮秆基因Rht—B1b、Rht—D1b的4对特异分子标记,NH—BF和MR1、NH—BF和WR1.2、DF和MR2、DF和WR2,对山东小麦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及Rht—D1b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在鉴定的150个品种中有20.67%含有Rht—B1b基因,有54.00%含有Rht—D1b基因,二者合计为74.67%;同时含有Rht—B1b和Rht—D1b2个矮秆基因的仅占3.33%。表明山东小麦矮化育种中Rht—D1b基因的利用远高于Rht—B1b。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分析以往高产典型及山东小麦高产途径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一条稳住叶面积系数、控制株型增穗数的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并对运用该途径实现单产超过9 t/hm2的麦田进行分析,该途径通过先控后促的肥水运筹和通过减少单株叶面积增加单位面积成穗数等措施建立起大密度-小株型的群体结构,该结构在提高收获指数和粒叶比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且有助于促进源库流在高水平上协调与平衡,从而可实现产量上的突破。同时还为小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二熟制粮食超高产田土肥水技术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通过创造性地引用节水高产栽培、因土平衡施肥等技术,基本做到了经济利用水、肥、土资源;在三年的高产实践中,实现了粮食单产保持1.4t/667m2以上水平的同时,水分生产效率达到2 kg/m3以上高水平,按土壤、肥料实际供应有效养分总量计算的养分生产效率也基本达到7 kg/kg以上,且粮食单产达到1524.75 kg/667m2时,总有效养分生产效率提升至8.07 kg/kg,较好地体现了高产高效同步。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高产群体源-库-流特征及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2007年调查分析了山东省龙口和莱州两市的15块高产小麦田群体源-库-流特征。结果表明,"稳叶控株增穗"途径下的超高产麦田群体具有非叶面积比例高,总光合面积大,单位面积总粒数多,群体穗颈维管束总数多等特点,在增源、扩库、畅流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9000kg·hm-2麦田的源-库-流各项指标:开花期总光合面积在10~13m2·m-2之间,非叶面积与叶面积的比例在1.3~1.7左右;成熟时地上部生物产量在19500kg·hm-2左右,经济系数在0.45以上;开花期群体维管束总数在22×103~30×103束·hm-2之间,日输导量在230kg·hm-2左右,平均束通量在1mg·d-1左右。3年间小麦高产田源-流-库平衡的综合分析表明,控株增穗途径在增加小麦光合源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小麦控株增穗栽培模式在源流库方面的特点,对5个品种的控株增穗栽培与常规栽培两种栽培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控株增穗栽培的单位面积穗数,收获指数以及产量均明显高于常规栽培;控株增穗栽培模式在产量形成期总叶面积系数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缩小上三叶面积来增加单位面积穗数,使非叶光合面积增加,最终提高总的光合源,同时群体的总粒数和总维管束数也显著高于常规栽培,而且控株增穗栽培的分蘖急增速减特点突出.因此认为,控株增穗栽培在源、库、流方面较对照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小麦稳叶控株增穗高产新途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以往小麦高产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一条稳住叶面积系数、控制株型增穗数的小麦高产新途径。实践证明,该途径有助于促进源库流在高水平上协调与平衡,且有助于收获指数的提高,故成为现阶段实现小麦单产稳定通过9t/hm2,进而获取更高产量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配置光、热、种等资源, 确保资源高效利用, 实现小麦-玉米二熟制周期粮食高产, 在分析山东省烟台市龙口、莱州超高产试验基点气象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现有基础上将小麦播期适当推迟, 尽量把≥16 ℃ 的有效温度让给玉米, 充分挖掘生育期较长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 作为二熟制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的观点。并设计筛选出两套分别适用于麦田套种或两茬平播的二熟制技术体系, 且经过试验把相应的适宜品种纳入体系。3 年实施结果表明, 龙口地区宜以10 月10 日→10 月10 日为周期的(迟中播小麦/套种中晚熟玉米)二熟制技术体系, 莱州宜以10 月15 日→10 月15 日为周期的(晚播独秆小麦-直播中晚熟玉米)二熟制技术体系来进行高产小麦-玉米栽培。莱州、龙口两地试验田栽培表明, 周年单产始终保持在21 000 kg·hm-2 以上; 最后一年达到≥22 500 kg·hm-2 的预期产量; 另有小面积(0.074 hm2)试验田周年单产高达24 792 kg·hm-2。实践证明, 形成的二熟制技术体系, 较好地配置了烟台地区的光、热、种资源, 充分发挥了当地的潜在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40%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4 000倍、5 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1.0%、89.8%、87.3%,均高于多抗霉素的防效,各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在红富士苹果上安全无药害,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育新型十字花科蔬菜。[方法]利用从日本引进的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var.utilis)和花椰菜(B.oleracea L.var.italica)的远缘杂交材料,经系统选育育成的一种食用花茎、花蕾的新型珍稀蔬菜蕾薹菜。[结果]蕾薹菜植株生长势强,株高4050cm,一次分枝712条,分枝长20 cm左右,单枝重(除去小叶)2030 g,秋季种植采收期可达60 d,露地产量为15.0020.00 t/hm2。花茎及花蕾(分枝)营养极为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达1 040.00 mg/kg(FW),各种矿物质含量均较高,既可熟食也可生食,生食鲜嫩爽口,口感极佳。[结论]选育出了一种优质的新型十字花科蔬菜蕾薹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