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部分玉米自交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玉米自交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王建国,赵廷昌,张丽颖,王富德,徐乐澜,王秀萍(辽宁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锦州市农科所)何晶,宫国安,刘凤文,刘忠山(丹东市农科所)(大连市农科所)(沈阳市农科院)(铁岭市农科所)生产实践证明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的...  相似文献   
2.
变革品种审定制度为现代种业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当前我国品种审定制度的历史、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就此提出变革现行品种审定制度.提高品种审定的门栏和准入标准的建议。目的是建立与育种和种业发展相适应、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品种审定机制。  相似文献   
3.
2017年辽南地区大田玉米和自交系出现大量结实异常情况,综合考虑栽培和气象等因素,分析了发生结实异常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宫国安  钱朗  赵彩云 《种子科技》2011,29(10):21-23
创新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源动力,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和思维转型等,近代和当代核心科技的发展衍生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说明农业和各大科技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作用。本文就当代八大科技领域中几个领域涉及到农业高新技术做系统阐述,说明了当代科技和未来科技在造就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宫国安  赵丽 《种子科技》2008,26(3):44-45
玉米旅系应用是我省杂交玉米父本的主体,但遗传基础狭窄、生产脆弱性较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分析近年辽宁省生产用种的特点是得益于母本的遗传改良,即得益于母本抗病性的增强和生育期的延长,而父本10多年没有改良。本文对群体改良系大38、大211进行7个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得出大38、大211优于和性状显著区别于丹340的优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再次印证了玉米旅大红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改良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耐低氮胁迫玉米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21  
收集了国内外应用的玉米自交系和自选的二环系161个,农家玉米品种15个,北方地区主栽的玉米品种71个,在低氮土壤上种植,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农家品种、杂交品种(系)分别对低氮胁迫耐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在大连玉米栽培史上2008年是首次发病并呈严重流行性危害,全市病田率达80%以上,一般减产5%-10%,发病严重区域、地块病田率达100%,个别品种田间病株率高达30%-85%,减产幅度30%-70%,已成为大连地区除叶斑病外严重病毒性病害。通过对生产上某些典型性地块调查,初步掌握了粗缩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分布范围及发病趋势,总结了发病成因,确定了玉米粗缩病田间病株率达8%以上对玉米产量影响达显著水平的指标;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两个玉米自交系联87和丹黄25为材料,采用能量为8.0×1015焦耳的N+,在5.0×1020个/cm2的相同剂量下,分别进行离子束注入处理。设置种胚面(正面)、非种胚面(侧面)胚面注入加激活、非种胚面加激活等处理。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经离子束处理的M1代的生物学效应和M2的变异频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下两个自交系的出苗率均较CK均下降,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联87在不同处理下的平均变异频率为9.3%,其中侧面注入加激活变异频率最大,为23.1%;丹黄25在不同处理下的平均变异频率为3.5%,其中正面注入加激活变异频率最大,为5.6%。从变异谱看,两个自交系均出现在熟期、育性、抗性、品质、双穗率、株高和穗长等变异,特别是出现3个以上性状同时变异而且是正向的期待性状,运用模拟法测定变异株系配合力,联87正向变异不明显,丹黄25获得一个株高变矮、叶片变宽、品质变好、双穗率达83%优良穗行。  相似文献   
9.
连科8号是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系DMY2000为母本、自育系K88为父本育成的适应当地特殊生态环境的极晚熟、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大穗型玉米单交种。本文介绍了连科8号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概述了其制种技术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