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1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棉花抗、耐黄萎病的选育棉花对黄萎病的抗、耐特性是不同的。不同的棉种和品种在黄萎病圃和自然发病条件下,表现出抗、耐、感相异的基因型。如海岛棉的抗性最强,近似免疫类型,陆地棉和亚洲棉抗黄萎病性能较差,亚洲棉最次,  相似文献   
2.
我省和全国多数棉区系枯、黄萎病混生区。在六十和七十年代我们着重选育抗枯萎病品种,并先后选出10多个高抗品种。随着抗枯萎品种的推广,枯萎病危害有所减轻,但黄萎病的危害却渐趋严重,所以我们又转入兼抗枯、黄萎病的选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兼抗拈、黄萎病品种陕1155。截止1983年已在陕西、河南、山西、河北、湖南、湖北等省病区种植达10万亩。  相似文献   
3.
目前,防治棉花黄萎病尚无十分有效的方法。在当前缺乏黄萎病抗性基因的情况下,选育抗病品种短期内还难以凑效。据国外报导,土壤习居的木霉菌对黄萎病有抑制作用,且无有害影响。为寻找多种途径防治病害,1980年,我们进行了木霉菌对黄萎病菌室内拮抗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脂膜类物质国际上作为蒸腾抑制剂 ,使植物增强抗旱、抗寒能力 ;并可用来提高植物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还有增产作用。我国 1 997年开展高脂膜防病试验示范以前 ,未见过报导和记载 ;经过防病应用研究和示范 ;目前 ,高脂膜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植物保护剂。高脂膜不同于常规的杀菌剂和杀虫剂等农药 ,不但可减少或根除化学农药的公害 ,而且还可获得特殊的效果。我们从 1 983年开始用高脂膜 (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供给 )防治棉花烂铃病的研究 ,逐渐扩大研究范围 ;研究结果证明不仅对烂铃防治有明显的效果 ,并对棉苗叶病、蚜虫、蓟马的防治和预防晚霜冻…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育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必须具有病圃人工繁殖黄萎病菌。过去惯用棉籽;但是黄萎病菌在棉籽上生长较慢,容易感染杂菌。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们借鉴啤酒制造业用玉米代替大麦的经验,从1980年开始,多次用玉米糁等培养料试验比较。四种  相似文献   
6.
抗病品种已在生产上广为应用,但由于种子带菌问题,限制了推广。本试验为探讨能否培养不带菌的抗病品种,在无病区繁殖利用。 一、试验方法与经过 本试验从1974年开始,在防治基点上选留8个抗病优良株系,再劈检选留无病单株,每株留5—6粒种子,作为基础材料(要求衣分38%,绒长29mm以上)。翌年进行“过渡种植”,摇前用硫酸脱绒,再用0.2%“402”药液温汤浸种。以及0.5%多菌灵药液浸种24小时,播后第一年主要观察苗期、蕾期是否发病,如是连续两年。1978年秋经选择和室内考种,留株行材料24个,株系材料16  相似文献   
7.
1.新品系来源及抗性 FR_1为1983年在黄萎病鉴定圃选自中熟棉花育种组送交的材料81—24,其亲本为5499×1256,后经1986、1987两年连茬枯、黄萎病混生重病圃地的考验,结果表现抗病性强,FR_1两年平均枯萎病指数为0.19,较抗病种陕1155的1.36低86.03%;黄萎  相似文献   
8.
高脂膜用于早播地膜棉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多数棉区为枯、黄萎病混生区,都需要选育兼抗枯、黄萎病的棉花品种供生产推广种植。但是由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拮抗作用,特别是枯、黄萎病菌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抗黄萎病棉花资源极缺的现状,仅有枯、黄萎病混生病圃是不够的,还需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棉花枯、黄萎混生病区不断扩大。生产上急需兼抗这两种病害的棉花品种。如何选育兼抗的棉花新品种,以及陆地棉对这二种病害抗性的相关性如何,是人们普遍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根据我们在棉花抗病育种以及抗性鉴定的实践,对陆地棉抗枯黄萎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对70年代全国区试(三原点)、陕西省区试以及我所品比试验共计70多个陆地棉品系在我所枯、黄萎混生病圃的发病指数(具体品系名称及病指详见我所年报),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二者相关系数为0.8062,表现为正相关,t值检验达极显著程度。用同一方法分析了我所枯、黄萎混生病圃3种不同发病年份(1981~1983)大量的陆地棉品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